【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九日電】(記者 陳建新)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邊疆與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蕭武二十九日在北京表示,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來,西藏人權保障取得巨大進步和發展成就。
中國記協二十九日舉辦「新聞茶座」,蕭武受邀以「從涉藏白皮書看西藏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為主題,為境內外記者及外國駐華使節介紹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來人權事業發展進步情況。
今年三月二十八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新時代西藏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受到海內外高度關注。
蕭武表示,人權白皮書不僅是一種政策宣介或成就展示,背後亦彰顯著中國政府對保障人權的莊嚴承諾和自我加壓。「白皮書所記載的每一項人權保障成就都需經受各方審視和檢驗,且從時間維度上看,根據人權保障不可倒退原則,白皮書所記載的人權發展成就應逐步提升,發佈白皮書實際上也是對政府的一項考驗。」
蕭武指出,中國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發展理念,始終堅持「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包括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的各項人權。如養老方面,西藏六十五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娛樂等服務。
他表示,中國還注重民主權利和民生權利全面協調發展。以西藏為例,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目前共有四級人大代表四萬二千一百五十三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佔百分之八十九點二;民生方面,截至二0一九年底,西藏累計實現六十二點八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二0一二年起,西藏在全國率先實行十五年公費教育。
蕭武還認為,中國建立了立體式人權保障模式,依託諸如「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等總體發展規劃為人權發展謀篇佈局,通過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對推動包括西藏等民族地區的人權保障作出明確規定,同時以法治為人權事業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判斷人權保障狀況好壞?蕭武指出,中國將「幸福生活」作為人權保障狀況的檢驗標準,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例如在西藏,採取深埋管道和在水龍頭管道中加裝電熱絲等措施解決當地冬季飲水問題;通信方面,目前西藏全區共建成開通一點九五萬個5G基站,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量居全國第二。
「把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這才是最大的人權。」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