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保健)中國美容整形價格項目推出統一規範  徐鵬航 彭韻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皮秒」「超聲炮」「熱瑪吉」等美容項目,到「隆鼻」「豐唇」「割雙眼皮」等微整形……二0二四年,中國美容整形市場規模已近三千億元人民幣,展現出市場活力與潛力。在「擴容」的同時,建立更加透明、有序的市場環境成為行業共識與努力方向。

 六月十八日,國家醫保局發佈《美容整形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首次對美容整形類價格項目進行統一,引導醫療機構自主合理定價,讓「求美」更安全、更安心。

 新規範將如何引導美容整形市場規範健康發展?又將注入怎樣的新活力?接下來便一一說明。

 一、收費價格項目統一規範,「美」的賬單更清晰

 「此前,醫療機構自主設定美容整形領域的收費項目並備案,這容易導致收費項目名稱繁多、收費混亂。」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立項指南旨在統一價格項目,規範醫療機構定價行為,並不改變美容整形類價格市場調節價的管理方式。

 「規範化的價格立項,有助於醫美整形行業形成更好的價格體系,讓老百姓享受到性價比合理的服務。」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王永前說。

 隨著立項指南逐步落地,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變化是「醫療賬單」更清晰,收據、發票等顯示的收費項目更加「一目了然」。

 「如根據技術原理將『光子嫩膚』『超聲炮』『熱瑪吉』統一規範名稱後,分別映射為皮膚美容治療光/激光、超聲、射頻,項目名稱簡單易懂。」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有關負責人說,這既有助於消費者理解項目的技術原理,也有助於橫向比價。

 通過公立醫療機構的引領作用,有望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規範服務和收費行為,讓公眾更加充分感受到「減負」效果。

 二、支持納入更多新技術,讓「美」緊跟潮流

 當前,美容整形行業迅速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等不斷湧現。為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立項指南設立的價格項目也考慮了對新設備、新技術的兼容性。

 「一些新技術、新材料要想納入收費項目,需要重新向相關部門申請備案,時間流程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醫保物價處處長王沛陵說,此次發佈的立項指南價格項目兼容性較好,有助於醫院引進新技術、新材料。

 比如在「填充注射」價格項目中,不僅包括常見的玻尿酸注射,臨床新出現的聚乳酸、聚己內酯、羥基磷灰石等新材料填充注射也可按此進行收費。

 當前,美容技術和儀器設備更新迭代快,為更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立項指南也明確規定,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自行設立加收項、擴展項。

 三、充分體現技術價值和勞務付出,提供更多「美」的服務

 北京協和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醫師龍笑說:「在臨床治療中,一些技術手段、操作項目難度較高。新發佈的立項指南更多考慮了技術價值和勞務付出,有助於推動醫療服務質量的整體提升。」

 例如,立項指南統一新增「減張美容縫合」和「切口美容改型」兩個價格項目,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均可根據患者需求提供服務,幫助患者從源頭上減少瘢痕形成,在核心術式之外就「縫合」進行單獨收費。

 「求美」不可忽視安全,王永前提示,美容整形本質是醫療行為,有技術門檻,消費者要樹立理性、切合實際的求美觀念,不可盲目追求通過醫美「改頭換面」。如有進行美容整形的需求,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有經驗的醫生就診。

 「我們期待,通過價格項目的進一步規範,為美容整形行業健康發展營造更有活力、更加規範的市場環境,為醫療機構和相關企業帶來增量發展。」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