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責任感 喬捷
我們的社會應該是在推崇公民個人主義吧?簡單說就是更多關注家庭、職業和休閒活動的追求,而較少談論政治。哪怕鼓勵公眾參與,大家都明白講的不是討論,而是期待附和。這種環境下,要講社會責任當然困難,畢竟實際運作起來,真不如紙面或口說的那個簡單容易。哪怕高福利社會,受惠的居民只會覺得是配合政策的一種交易,不會認為有權利與義務關係。經濟生活條件較優越時,人自然更多會考慮個人目標和願望的實現;處於力爭上游的社會基層呢?顯然也是以生存、脫貧和向上流動為先。現時很多國家都在面對低生育問題,該不該生兒育女,無論是個人還是利己都好,最先要講明的應該是「我做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裏」。
人見識多了,懂得計算了,就不那麼容易被短期利益驅動。不管有多少補助,都不能激勵生育。能用利益激勵出來,很大機會變成怪物,就像有些人生小孩用來賣,只會衍生更多問題。短期利益會帶來長期惡果,對個人或社會都沒有意義,這應是一個有社會責任的人會想到,並不會簡單只考慮協助解決社會老齡化或防範人類滅亡。
帶小孩不會只有喜樂,更多的是像做策劃或走進職場,領功的機會不多,還是一項終生制任務,中途離職更會對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歡樂和滿足只在一時,過程又不簡單輕鬆,正因為這樣,生兒育女的責任,只能靠熱情和能力來承擔,是真心喜歡才會願意在這行當裏捱,是真心喜歡了養育小孩,才會願意積極學習各種必要技能、再來面對那位老闆、同事、下屬三位一體、天天出現在你生命裏,兼且不容漠視的存在。我們的社會,有提供一個能吸引人「入職」的環境嗎?有給予模範和可供效法實現的前景嗎?先搞好民生,再說生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