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消費也不易 魚肚
常用的去瘀膏,明明配方沒變,價格沒變,但功效卻不如前,心想,這又是商家慣用的伎倆吧!原材料漲價,廠家為保銷量而不加價,所以選用比原本差的藥材將貨就價,又或廠家為求多賺,於是故意用次一級的材料來降低成本,無論是哪一種情,對消費者都不是好事。
於商業角度,新產品為打開市場,一開始出重本製作優良產品,務求赢得口碑,吸收回頭客來增加銷量無可厚非,然而,待已站穩陣腳,訂購量穩定的時候,商家是堅持維持優質為先還是賺錢為重,那就難以預測了。就如上述的去瘀膏,開始推出市場兩年左右,效力就漸趨下降,廠家收到消費者抱怨後,沒有多作辯解,但不久就推出了強效版,價格比初版貴三分之一,果然,貴的比便宜的好,甚至可說比原始版見效更快,從此,強效版的銷量逐漸超越初版,這種變相的加價方式不能不說是高明。
早在多年前,外賣平台已有各式各樣的貨品販賣,不限熟食,有朋友曾光顧過數家賣蔬菜或水果的專門店,但不久就放棄,原因是部分商家往往只在第一、二次送新鮮的,之後就變得越來越令人失望,當消費者把劣貨相片放上評論區,有少部分商家還強詞奪理,說甚麼生意不易,不可抗力,艱難經營等等,不單沒換貨或退款,甚至連句道歉話也沒有,這種令人不快的消費體驗也實在糟糕。相比之下,超市就比較負責任一些,尤其大型超市,畢竟規模大,有制度規管,也不會在平台上跟客人對罵。可幸,經過多年磨合,汰弱留強後,如今許多外賣平台的商家都已建立了良好口碑,為市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