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四月四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梁嘉軒)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一名約六十歲的婦人獨自拎著衣包和水果登山,進入該墳場前需要爬上逾百級陡峭的樓梯,記者幫她拎起重物,陪她走走停停,最終抵達了墳場。她雖然喘著氣,但卻跟記者說「不辛苦,不辛苦。」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人們會在當日扶老攜幼來到先人墓地,將酒、食、果品供祭於墓前,焚化紙錢進行祭拜。當日香港各處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燒衣紙的味道。不少家庭齊齊出動,前往墳場為先人掃墓。大量市民輪候使用墳場的化寶爐,現場也貼上以鮮花代替燒冥鏹等呼籲。
市民梁女士的先人安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她告訴記者,他們今天一家前來,為先人送上兩個衣包,並帶了燒肉,為先人「加餐」。但除了表達思念之情,他們也希望先人在天之靈,能保佑他們身體健康。
香港各區都有大小殯葬設施,在沙田的一處私營殯葬設施的接駁車站可見,當日班次明顯增強,不足十分鐘即有下一班車。現場未見明顯人龍。有市民順道前往附近的車公廟拜祭,孩子的手上拿著車公廟標誌性的風車。
記者注意到,部份家庭會將祭祀用的燒臘帶走,回家加熱再吃,避免浪費。在拜祭的時候,也會注意盡量不要把香的灰撒到燒臘上。除了燒肉、白酒、衣包等傳統的祭品,可樂、港式奶茶也是常見的祭祀飲料,市民會在清明節當日為先人送上他們所愛的食物。
因此,香港的紙紮用品店也與時俱進,為先人提供最跟得上陽間潮流的產品,除了時髦的手提包和衣服鞋子外,更有航拍機、最新型號的「三挖孔」智能手機,甚至還有新能源汽車。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套裝,將附上充電樁供先人使用。
除了傳統墳場,西方宗教的墳場四日也迎來前來祭祀的市民,記者在香港跑馬地一處天主教墳場觀察到,不少先人的墓碑上被放上鮮花,不過因天主教習俗不焚燒衣紙,因此該處未見明顯黑煙。
受香港的歷史影響,不少市民祖籍佛山南海、廣州番禺、佛山順德等珠三角地區,在清明節前夕下班後回到中山老家的劉女士告訴中通社記者,當日傍晚「北上」的人很多,在深中通道上,平日半個小時的路程要三四個小時才能走完。
據香港入境處統計,三日香港出境人次為五十一點四萬人次,較二日的二十九點九萬高逾七成,不過當中也包含趁著長假期出遊的香港市民。
縱然近年網絡拜祭逐漸普及,但劉女士對記者說,「已經一年一次了,如果還是網上掃墓,就太沒誠意了。」
據了解,市民可以在香港特區政府提供的「無盡思念」網站,為先人建立紀念網頁,並留言表達對先人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