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26條措施促民營經濟 滬促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上海四月三日電】(范宇斌)上海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三日舉行。上海官方針對當前民企發展面臨的挑戰,發佈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等六個方面的二十六條具體措施。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會上表示,民營經濟是上海發展的重要支柱。上海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擁有加快建設「五個中心」的戰略機遇,擁有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強大動力,擁有龍頭帶動和鏈接全球的獨特優勢。

 記者三日從上海市工商聯獲悉,二0二四年,上海民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一萬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四點零,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三點三個百分點。同期上海民營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二點五六萬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二。

 二0二四年,上海民營經濟貢獻稅收占比達百分之三十八點二,民營市場主體目前已超三百一十九萬戶,在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中占比均超百分之八十。民營經濟已成為推動上海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會議指出,上海將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創新開放發展。譬如,圍繞創新鏈健全服務鏈,加強概念驗證、小試中試等平台建設,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力度,推動城市生產生活、管理治理等領域重要應用場景開放,推動國有企業供應鏈向科創企業、中小企業開放。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專項,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深化科技和產業創新。加強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的綜合服務。

 上海將強化高水平要素供給,持續完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在擴大市場准入上持續用力,全面開展市場准入壁壘的排查清理,讓「非禁即入」落地生根,為民營企業申報「兩重」「兩新」項目、開展市場化併購等提供指導、培訓和服務。

 為企業減負方面,上海將規範涉企行政檢查,進一步完善「信用+風險」評級體系,更多推行遠程監管、無感監測等非接觸檢查,加快推出重點行業領域合規經營指引,全面推行「檢查碼」,堅持無碼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