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4月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4月2日,解放軍東部戰區位台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演練,並公佈行動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專家分析,演練代號極具針對性,代號的變化亦表明解放軍遏「獨」手段越來越全面。
繼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1日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演訓後,東部戰區2日再發公告,宣佈在台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海峽雷霆-2025A」演練,重點實施查證識別、警告驅離、攔截扣押等科目,檢驗部隊區域管控、聯合封控、精打擊要能力。
外界關注,演訓從1日開始,為何2日才公佈代號?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報道,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指出,「海峽雷霆-2025A」作為這次軍事行動的代號,第一個意涵是雷霆之怒,意味著燒向「台獨」分裂勢力的熊熊烈火,會讓「台獨」勢力粉身碎骨;第二是雷霆之勢,以雷霆萬鈞無法阻擋之勢,把「台獨」分裂分子的脖子勒得越來越緊;第三是雷霆之威,只要「台獨」分裂分子膽敢越線,解放軍一定會出手。
軍事科學院專家付征南分析,1日的演訓沒有公佈代號,2日又發起有代號的演練,透露出解放軍行動背後的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變。這代表解放軍可以根據戰場需要,隨時隨地對作戰計劃進行靈活調整、動態更新、精確把控;也隨時可以在「台獨」分裂分子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以其意想不到的方式實施致命突襲。
國防大學教授張弛指出,使用「海峽雷霆-2025A」的代號,說明解放軍遏制「台獨」分裂勢力的選項是十分豐富的,手段也是多樣化的。對賴清德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而言,解放軍始終保持箭在弦上、聽令瞰打的戰備狀態。就如同高懸於頭頂的一把利劍和重錘,通過雷霆行動展示更加嚴厲的手段,把圍困「台獨」分裂勢力的籠子扎得更緊、鎖鏈收得更緊。
同日,解放軍東部戰區還發佈消息說,戰區陸軍部隊當天按照「海峽雷霆-2025A」演練計劃,位東海相關海域實施遠程火力實彈射擊演練,對重要港口、能源設施等模擬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取得預期效果。
「今天演練最大的亮點是實施遠程火力實彈射擊,對『台獨』勢力形成有力震懾。」付征南介紹,箱式火箭炮有「越海殺器」之稱,具備射程遠、精度高、火力猛、機動性能好、用途多、性價比高等六大顯著優勢。
他進一步指出,在遠箱火的加持下,此次「海峽雷霆-2025A」演練具有實戰化程度高、精打效能高、震懾效果高的三個突出特點。解放軍用聽得懂的語言告誡賴清德之流,搞「台獨」就意味著戰爭,必將引火自焚。
去年,解放軍組織了「聯合利劍」系列演習,對「台獨」分裂勢力強力震懾。今次,解放軍在台海周邊開展「海峽雷霆-2025A」演練,針對賴清德出格言論和謀「獨」行徑再一次作出反制。
央視旗下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解讀,從去年的「聯合利劍」到如今的「海峽雷霆」,代號的變化意味著解放軍遏「獨」的軍事手段越來越全面。當演訓以雷霆萬鈞之勢懾封「台獨」分裂分子的「毒蟲」和「走犬」,正告「台獨」分裂分子沒有出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正如這句詩: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今天是2025A,明天就可能是B、C、D。但我想,這個代號不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孟祥青指出,只要「台獨」分裂勢力膽敢越線,解放軍一定會出手,一旦出手就是雷霆之勢、重錘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