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今天閱了沒有?  佘正行

閱讀是個好習慣,是一種自我的修煉,更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形象。澳門的公共圖書館論服務與設施都非常優良,可以看出政府為打造閱讀城市所付出的心力,如同農地上的種植者烈日之下流出的汗水,富有先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

但一分耕耘,真的有一分收穫嗎?不盡然。

公共圖書館區區都有,可惜澳門的閱讀風氣並不盛行,只要走進圖書館繞個圈就會看到真實的面貌。圖書館使用者大多在睡覺、玩手機,較少看報紙、做功課,只有極少數的在閱讀書籍,故此觀看館內眾生相就反映了進館人次與閱讀風氣不成正比的現象。

現今進入了智能手機普及甚或已氾濫的時代,如果在公眾地方或公交上拿出實體書來閱讀的人,可能會被認為那人很奇怪;而澳門的實體書店也十分難經營,能夠生存下來的書店大多都是有教科書出售。甚少在公眾場合閱讀與書店難以經營都是閱讀習慣不夠濃厚的表現。

如果去觀察境外地區,會發現有些地區的實體書店營運得非常宏偉,如台灣地區的誠品書店,該書店於台北區域更設有如百貨公司般宏大的書城;至於公認愛閱讀的德國,公交上總會有近半數人於車上看書,而且旁人不會感到奇怪與尷尬。

在網上只要搜尋「閱讀量」相關的字眼,再把目光縮小到兩岸四地,數據以本數為計算單位(該地區年均居民閱讀本數),多少本每個網站都會顯示不一,但其中卻有個相同的結論在眼前,澳門是兩岸四地之中閱讀量最低的地區,當然網上說法不可盡信,故在此只供參考。

推廣閱讀在澳門仍是漫長的路,但相信路從來不怕遠,有方向終會到達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