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功利與創意的角力中找到教育的平衡  羅宇順 文瑞芳

 孩子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與純真的幻想,這些幻想不僅承載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也是激發創造力與探索精神的主要來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教師及社會常常以「功利」的名義,無意中扼殺了這些寶貴的幻想。所謂「功利思維」(Utilitarianism),即以追求具體成果與外在成就為主要動機的行為和思想,這種思維模式可能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發展產生深遠的消極影響。

 一、成果至上是功利思維的陷阱

 在當今的教育和育兒過程中,許多家長與教師過於強調孩子的「成果」,如考試成績、競賽獎項等,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內在動機和興趣。這些「成果」成為了教育中的最高目標,而這個目標通常是單一的,集中於物質成就和社會地位。在功利思維的驅使下,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和探索精神被忽視,孩子們即使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也被視為理所當然。這種結果導向的學習模式對孩子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可能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熱愛和興趣。

 二、功利思維的隱性傷害使創造力的受限

 孩子的幻想是他們創造力的核心,功利思維往往會限制這種創意的自然流露。當家長和教師過於專注於具體的成果,如考試分數和競賽排名,標準化的答案與固定模式就會壓縮孩子的思維空間。這不僅剝奪了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機會,也讓他們逐漸對創造與想像失去興趣。有時候,孩子的奇思妙想會被貼上「不切實際」或「無用」的標籤,這些批評會讓孩子喪失自信,變得畏縮不前。而當每一次嘗試都被用來衡量成績或結果時,孩子們往往容易感到挫敗,最終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這對他們的內心發展將帶來長期的不良影響。

 三、創意的重要性與保護策略

 保護孩子的幻想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也對其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面對現實中的壓力,孩子可以在想像的世界中找到內在的安慰與快樂,幫助保持積極而樂觀的心態。此外,支持孩子的幻想讓他們能夠在多個領域中自由探索,從而培養多元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有助於找到未來的興趣和專長,還能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靈活應對。當孩子擁有足夠的心理韌性,就能在現實與幻想之間找到平衡,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四、尊重是保護孩子幻想的最佳方式

 作為父母和教師,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而非強迫他們去追求所謂的「成功道路」。每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都是他們個性與內在動力的表現,所以,興趣應該被尊重,並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支持。當孩子對某個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父母與教師也需要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與機會,幫助他們在現實中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相關持份者應該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其中自由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這樣的環境不僅能減少孩子的壓力,還能讓他們更加享受學習與探索的過程。此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經歷失敗,接納這些失敗,並鼓勵他們從中學習與成長,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態,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五、用陪伴與鼓勵支持孩子不斷成長

 父母與教師應該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參與他們的活動與遊戲,不僅增進親子或師生間的情感聯繫,也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興趣與需求,進而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支持。在陪伴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勇於冒險與探索,讓他們在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潛力與熱情。此外,父母與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展示對創造力與想像力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孩子看到創造力的重要性,並激發他們的無限想像。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如書籍、玩具、工具等,讓孩子在遊戲與學習中自由發揮創意,進一步拓展其思維與視野。

 結論:平衡現實與幻想,助力孩子成長

 功利思維對孩子的幻想有著摧毀性的影響,不僅會限制他們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還會增加不必要的壓力與焦慮。作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孩子幻想的重要性,並採取各種措施,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成長環境。通過尊重孩子的興趣、提供支持與引導、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與接納失敗,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現實中實現自己的夢想,並培養他們的多元能力與健康心態。相信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能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既保護孩子的幻想,又幫助他們在現實中成長。這樣,孩子們才能成為最真實的自己,擁有更加光明與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