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人閱己)在光影中奔跑——讀《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感  金德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習慣用鏡頭捕捉世界的瞬間。而讀完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驚訝地發現,跑步與攝影竟如此相似——都是對時間的凝視,都是對生命的丈量。

 村上筆下的跑步,不是競技,而是一種存在方式。他跑過清晨的波士頓,跑過盛夏的雅典,跑過秋日的東京。每一步都是對自我的叩問,每一滴汗水都是對生命的禮贊。這讓我想起自己背著相機追逐日出的清晨,等待黃昏的傍晚。攝影與跑步一樣,都需要耐心,都需要與時間對話。

 在書中,村上將跑步比作寫作的隱喻。對我而言,跑步更像是攝影的隱喻。長跑需要持久的耐力,如同等待完美光線的耐心;短跑需要瞬間的爆發,如同捕捉決定性瞬間的敏銳。跑步時的呼吸節奏,恰似按下快門的韻律;跑者與路面的接觸,如同光線與膠片的化學反應。

 村上說:「痛苦無可避免,磨難可以選擇。」這句話道出了跑步與攝影的共同本質。為了拍攝完美的日出,我們願意忍受凌晨的寒冷;為了捕捉轉瞬即逝的表情,我們願意等待數小時。這種主動選擇的磨難,正是藝術創作的魅力所在。

 跑步是一種移動的冥想,攝影則是靜止的冥想。當村上在查理斯河畔奔跑時,他的思緒如河水般流淌;當我透過取景框觀察世界時,我的意識與鏡頭融為一體。兩者都是與自我對話的方式,都是理解世界的方式。

 讀完這本書,我決定帶著相機去跑步。不是為了拍攝,而是為了感受。感受腳步與地面的接觸,感受呼吸與心跳的節奏,感受時間在身體裡流淌。也許有一天,我能像村上那樣,在奔跑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用鏡頭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都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與時間對話。無論是跑步還是攝影,都是對生命的凝視,都是對存在的確認。正如村上所說:「至少我跑到了最後。」而我們,至少應該努力看到最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