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模式落戶中山 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促進發展
【記者陳藝珠海報道】二月二十六日,在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倉庫裡,中山海關關員正依據出口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模式,對申報的一票醬油實施抽檢。經檢驗檢疫合格後,這批醬油成為中山海關首票以「批次檢驗(檢疫)」模式驗放出口的農食產品,標誌著又一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促進外貿高品質發展的改革措施落地中山。
「批次檢驗」模式是海關總署於二0二三年針對出口危險化學品監管出台的一種新型監管模式。出口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模式是智慧海關「出口申報前監管」業務場景的持續推廣和深化,將實現對出口農食產品的智慧監管、精准監管、高效監管。
該模式下,中山海關充份評估申請企業的相關資質、信用等級、品質管制體系建設和運行等情況,擇優納入試點,改變以往按出口「申請批」檢驗的做法,將基本相同時段和一致條件下製造的產品確定為一個「批次查檢單元」,實施檢驗檢疫。海關對同一「批次查檢單元」首批申報出口的農食產品實施查檢作業和取樣送檢,對企業後續申報的同一「批次查檢單元」產品採取審核相關單證、企業合格申明的方式實施驗證,減少重複監管,提升作業時效。
「公司產品出口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批次非常多。這次切身感受到了新模式帶來的便利,大幅壓縮了出口等待時間,降低了我們的倉儲物流費用。」珠江橋副總裁周先生說道。
下一步,中山海關將繼續積極推進出口農食產品「批次檢驗(檢疫)」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對企宣貫,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