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一排排望不到邊的深藍色光伏板在冬日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它們將吸收的光能轉換為電能後,源源不斷輸送至千家萬戶。光伏板下,檸條、羊柴等灌木已黃葉休眠,但依然迎風挺立,阻擋風沙。
這是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導一期工程100萬千瓦光伏項目現場。「2023年底,這100萬千瓦光伏項目實現並網,3萬多畝沙漠裝扮上光伏藍,板下種植的草木茁壯生長。」負責項目實施的內蒙古三峽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那貴挺說。
作為中國首批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基地項目之一,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規劃建設800萬千瓦光伏、400萬千瓦風電、400萬千瓦配套煤電,所發電力將以「風光火儲」一體化方式外送至京津冀地區,其中光伏治沙面積達23萬畝。
那貴挺說,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佔比50%以上,相當於節約標準煤約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
眼下,2024年8月開工的先導二期工程100萬千瓦光伏項目正抓緊推進並網工作。而2024年入春以來先導一期工程區實施的3萬多畝生態治理項目,不久前完成秋冬季補植補種。
承擔生態治理的達拉特旗蒙禾農牧業投資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軍說,2024年主要飛播沙打旺等草種,人工種植檸條、羊柴、四翅濱藜等灌木,用工高峰時1000多人,其中有不少本地群眾參與。
2024年50歲的當地農民閆蘭女11月初開始參與檸條補植,主要負責插苗,計件收入每天200元左右。「正好是農閒,就來加入生態治理隊伍,一個月能掙五六千元。」她說。
達拉特旗能源局新能源辦公室主任張兵說,全旗已建成新能源裝機超過300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近270萬千瓦,光伏治沙面積已達10萬畝。
「我們九成以上的光伏電站位於庫布其沙漠北緣、黃河以南的『光伏長城』範圍內。」張兵說。
為創新治沙理念與模式,鄂爾多斯市2024年規劃建設庫布其沙漠「光伏長城」工程,計劃至2030年,在黃河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用光伏板築起一道長約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的藍色防沙區。
鄂爾多斯市利用庫布其沙漠土地與太陽能資源,將防沙治沙與新能源建設融合發展的實踐經驗開始走向世界。不久前舉辦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期間,鄂爾多斯市副市長吉日木圖分享了該市光伏治沙案例,大會中國館鄂爾多斯展區展示了光伏治沙成效,受到與會人員關注。
除在傳統沙戈荒地區科學規劃建設光伏基地外,鄂爾多斯市還在難以復墾或修復的採煤沉陷區,推進非耕地區域規劃建設光伏基地。
2024年11月上旬,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的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蒙西藍海光伏電站在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並網發電。它是目前中國單體容量最大採煤沉陷區光伏基地,也是國家「西電東送」內蒙古鄂爾多斯上海廟至山東臨沂±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重點配套項目。
電站內,一排排光伏板鱗次櫛比。「我們鋪設超過590萬塊光伏組件,佔地約10.5萬畝,相當於鋪滿北京城區二環內的面積規模。」國電電力綜合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鄂托克前旗項目部副經理高鵬說。
他介紹,電站年發電量預計達57億千瓦時,綠電以特高壓的形式輸送至山東,可滿足當地200萬戶居民一年的生活用電,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7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70萬噸。
「蒙西藍海光伏電站是蒙西鄂爾多斯採煤沉陷區新能源大基地項目的子項目之一。」鄂托克前旗副旗長段志強表示,大基地項目計劃裝機規模400萬千瓦,選址以採煤沉陷區和待採區為主。
相關業內專家表示,已劃定的、非耕地區域內的採煤沉陷區無法再進行傳統建設活動,一定程度會使部分土地閒置浪費。「光伏電站重量較輕,可將原本難以利用的採煤沉陷區重新利用。」高鵬說,光伏項目單位面積造價低、靈活性較強,若運行期間發生沉降問題也可針對性地進行修復,安全性較好。
一塊塊光伏板下,見不到支撐光伏支架的常規混凝土預製樁,而是直徑更小、高度更低的鋼材料。
「我們在建設中注重保護原有環境。」國電電力綜合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鄂托克前旗項目部經理李晉原說,與混凝土預製樁相比,鋼材料的打樁直徑由400毫米降至100毫米,顯著減少對原有環境的影響。
「我們還陸續在光伏區種植苜蓿等作物,實現『光伏+生態』共贏。」李晉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