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解憂愁?——話劇《解憂雜貨店》觀後感  朗月

 文化局主辦的本年度第33屆澳門藝術節,以「藝行致遠」為主題,精心遴選了多個國內外高質素的藝術表演作為主打項目,讓本地觀眾大飽眼福,其中一齣由上海祺天文化製作的舞台劇《解憂雜貨店》,成為了本地話劇迷熱捧的對象。何解此劇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於2012年出版的一部同名長篇小說,榮獲第七屆中央公論文藝獎。東野圭吾1958年出生於大阪,年少時以寫推理小說為業餘嗜好,並以獲得當時日本文壇極具榮譽的江戶川亂步獎為奮鬥的目標。1985年27歲的東野成為最年青的榮獲此大獎的作家,1986年他辭退了工作,到東京開展了全職作家之路。此後30多年的寫作生涯寫了長篇小說90多部,東野的暢銷作品很多獲獎也多,代表作有《放學後》《秘密》《神秘伽利略》等。

 一班戲劇發燒友慕名而來欣賞名劇,坐在文化中心大劇院的觀眾席上,偌大的舞台上搭建了一座古樸的日式兩層高小木屋,門前書寫著「ナミヤ雑貨店」(解憂雜貨店),時年1979……。

 原著長篇小說共分五大章節,故事講述多個不同年代人物的命運,他們如何在穿越時空中得到解惑,濃縮成兩個半小時的話劇後,故事仍能保存了小說95%的完整度,全劇少了些東野圭吾一貫的刹人命案及懸疑推理的氛圍,卻多了些懷舊、人生的感悟與哲理的動人情愫。

 30年前日本某個小村,有一家專門替人消憂解惑的「浪矢雜貨店」,有煩惱的人,只要把問題寫在信中投入雜貨店的鐵捲門內,隔天就可以在店後的牛奶箱收到店主浪矢爺爺給予意見的回信。30年後的晚上,三名剛犯完案的年青人為了躲避追捕,誤打誤撞的跑到已經廢棄的浪矢雜貨店,經歷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夜晚,他們居然收到來自過去寄給浪矢爺爺的信件,年青人看過信件後,把自己變成浪矢爺爺般思考著投信人的苦惱,並想盡方法回信為他們解困。這種偶然的時空相遇,其中暗藏著作者的巧思安排,多個人物與不同時間軸的故事,環環相扣一連串的劇情因而展開,巧妙地把不同的人物串聯在一起:

 翔太、幸平、敦也──小偷三人組,都是來自殘破的原生家庭,沒有才能的他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怪異事情,卻要他們代替浪矢爺爺為人解憂,三人要繼續還是視而不見?

 月亮兔──擊劍選手,準備出戰即將到來由日本主辦的奧運會,男友突患重病,面對繼續接受訓練還是放棄人生目標,停下來陪伴快將離世的男友?兩難的局面應如何抉擇?

 魚店音樂人──克郎,大學時期為執著音樂夢想而休學,努力多年仍未得賞識,老父極力要求回家繼承魚店,在堅持目標與懷疑自我之間徘徊,被迫向現實低頭。

 綠河──不倫戀懷孕,未來的生活雖然看不到幸福,但她願意用愛守護生命,使其得到延續,如何堅定自己的決心,就是她煩惱與痛苦的所在。

 還有,拋棄困境中家人的保羅‧連儂、「迷途的小狗」──少女晴美,為了賺更多錢,她內心掙扎著是否要辭去白天安穩的上班族工作,從事收入豐厚的夜店迎送生涯?

 故事裡有太多手中握著一副爛牌的人生,裡面的角色,或許也是曾經的我們……

 筆者頗喜歡最後的結局,翔太、幸平、敦也最後改邪歸正,努力過自已的人生。浪矢爺爺就像一盞明燈,指示他們,路就在他們的腳下,可以親自畫在地圖上,人生可以充滿無限的可能。

 劇中的演員把角色的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當中浪矢爺爺更是國家一級演員;舞台的旋轉功能形成了立體的空間轉換,它可以是1979年的解憂雜貨店,可以是某年的魚店、居酒屋、丸光園;從1979至2012年任意的時空穿梭,像輪迴。

 劇中每個需要人解憂或替人解憂的人,最終都在這過程中各自得到救贖,找到自己的出路。

 走在文化中心的石階上,筆者忽發奇想,現實生活中能找得到「解憂雜貨店」嗎?不知道其他的觀眾是否跟筆者一樣,心裡想著:「如果真的有解憂雜貨店,我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