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女性悅己消費理念提升

 【中新社濟南三月八日電】(孫婷婷)「我覺得婦女節最大的意義是,能夠讓女性積極向上狀態和拼搏的精神被看見,而不只是簡單地過節。」在三月八日「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天,「八十後」陳賽的工作行程依然安排得很緊湊。在她看來,當代女性更獨立,更自信,時代賦予婦女節的意義在改變。

 陳賽告訴記者,很多商家以「女神節」為噱頭,進行「她經濟」商品打折促銷。「而且很多單位很重視,會組織很多有意義的精神文化活動,或者是給女性員工放假,讓女性的地位有提升和被看見。」陳賽認為現在大家把這個節日過得愈發豐富多彩。

 當日,記者在山東濟南多個商場看到,很多衣服、鞋帽、護膚品、首飾品牌均推出了關於「女神節」的促銷活動。在今年三十二歲的趙楊看來,女性的消費新風嚮是大家更願意為自己開心的事情去買單。「而不是像之前一樣,一味地為家庭付出了,也會做一些取悅自己的事情。女性也會更多地關注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給自己買一束花,獎勵自己一個喜歡的包包,或者是給自己報名瑜伽班、買書等。」趙楊告訴記者,她注意到,身邊朋友的社交朋友圈中,她們更願意稱呼「婦女節」為「女神節」。相對比此前的「女為悅己者容」,當代女性的消費觀念更注重讓自己開心,「悅己型」消費理念不斷提升。而且,對於商家的促銷活動,女性更注重實用性,也更加健康。

 婦女節除了「買買買」的打開方式,趙楊認為,當代生活節奏較快,節日能帶來一些儀式感。「婦女節的儀式感更特殊,它提醒我們要重視自己。」趙楊說,她更希望,女性可以把節日的儀式感融入日常緊張的工作生活中,讓自己有一個輕鬆愉快的狀態。

 根據濟南本地一家媒體公佈的「她經濟」指數,隨著中國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上升,女性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女子力」,把「愛自己」放入重要的價值排序,女性用戶成為推動消費體質擴容的中堅力量。

 根據數據指數顯示,女性消費力在「傳統賽道」的煥新和新機會創造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服裝鞋履、化妝品、珠寶首飾等傳統女性消費品牌外,互聯網遊戲、汽車等處於女性「低參與度」的行業和品牌,也開始探索女性消費市場,並產生了一系列聯動效應,以應對新消費升級和行業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