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經學者熱議RCEP 國家可突破美國封鎖鞏固貿易

 【香港中通社一月十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阮曉)涵蓋十五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去年十一月間簽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宣告誕生。十日,多名香港政治、經濟領域內學者熱議RCEP,認為其是中國突破美國「封鎖」的階段性成果,將鞏固自由貿易,亦有利於香港強化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

 當日,由香港大學職員協會,聯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青年聯席、民眾聯席等機構共同主辦的《「RCEP與香港」研討會》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RCEP是一個「時代的創舉」。過去十多年間,全球化發展十分迅速,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區域化特征,亞太區內內地與東南亞國家的製造業飛速發展。區域的發展也對全球經濟造成震蕩,部份富裕國家收入分配出現急速惡化。

 王于漸表示,RCEP的簽署,將至少從區域層面,即在亞太地區,鞏固自由貿易。除此之外,他希望RCEP能繼續在全球推動經濟發展,無論投資或貿易的流通,都能有進一步的增長。而香港在其中能夠扮演的角色、面臨的機遇將備受關注。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原系主任雷鼎鳴認為,特朗普上台後奉行單邊主義,挑起「貿易戰」,但美國希望通過打貿易戰來達到的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反而給了中國更多時間來作出反應,而RCEP的簽署,則標志著中國打破美國的「外交封鎖」。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同樣認為,RCEP代表著中國反制美國圍堵過程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但拜登上台後或會想辦法令RCEP的發展不那麼暢順,如尋求重新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他同時指出,中國的對外交往多元,RCEP只是其中一個,其他還有如「一帶一路」、亞投行及近期簽署的中歐投資協定等。

 雷鼎鳴認為,即使拜登上台希望重返CPTPP相信也不會容易,因為特朗普在選舉中仍拿到七千四百萬票,相信美國國會難以忽視這部份民意。而中國是全世界一百三十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他們在經濟上很可能向中國靠攏,最鮮明的例子便是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RCEP的簽署將有助內地提升貿易量、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并逐步採取國際慣例、採用國際標准;對香港而言同樣具備重要意義,不僅將為香港的服務業帶來重大機遇,還將強化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樞紐作用,令更多的貿易可以人民幣結算,與此同時,以美元交易的貿易量將減少;而隨著市場的擴大,出口亦有望再增加。

 雷鼎鳴亦指出,RCEP將為香港帶來新機遇,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簽定RCEP後市場將擴張近一倍,香港一直以來扮演國際貿易中間人的角色,希望香港青年放眼區域發展,而非僅限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