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七年,陳煚十九歲了,還沒有子女。他和李天馨生過一個孩子,不久夭折。陳守度或許是擔憂皇位繼承之事,或許是出於甚麼別的原因,他盯上了陳煚的哥哥陳柳。
陳柳的從政經歷,可謂一波三折。一二二八年,十七歲的他成為太尉。一二三四年,他又被封為顯皇,可以輔政。據後世學者研究,這時候他和陳煚、陳守度地位相當。可是,一二三六年,陳柳為躲避水災進入皇宮,遇見一名李朝妃子,強暴了她。大臣知道此事,紛紛彈劾,陳柳被降為懷王。他看上李朝妃子,究竟出於怎樣的心理?我不清楚。只知道,一二三七年,他的正妻李氏瑩懷孕。他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李氏瑩所生,名陳尹;一個是庶出,名陳國峻。
陳守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陳氏。這對堂姐弟兼夫妻商量來商量去,最終下定決心,讓陳煚休掉李天馨,娶嫂子李氏瑩為妻。李氏瑩腹中的孩子,將來便是王子或公主。至於陳柳,他都降級了,少個妻子有何不可?當初,這四個年輕人的婚事,就由他們這些長輩定下,如今重點鴛鴦譜,倒也沒錯。
婚約定好,不能亂改。然而有人不滿。他不是別人,正是陳柳。他想反抗。作為武將,他的反抗之法,就是率領聽命自己的軍隊,「下大江作亂」。
聽到哥哥起兵的消息,陳煚大驚,晚上逃出皇宮,躲入安子山,住在老友家裏。陳守度那邊估計消息靈通,第二天,他就帶着群臣,奔向陳煚躲藏之處,恭請聖駕回京。陳煚不願回去,說自己擔不起大任,做不了君王。陳守度再三請求,小國君就是不答應,於是陳守度對群臣說:「凡乘興所在,即是朝廷。」然後派人在安子山上建皇宮。老友借機勸說陳煚,叫他趕緊回宮,別讓大臣們在深山老林裏忙着蓋樓。一堆心理戰下來,陳煚大概深受感動,選擇離山回京。
二十多天後,陳柳的軍隊節節敗退。他發覺自己勢單力孤,想到投降。投降的方法很特別:穿上漁夫的衣服,乘坐獨木舟,親自向弟弟道歉。此時,陳煚不在宮室內,而坐在一條船上。兄弟兩人就在船內相見,對視而泣。
消息又讓陳守度聽去。他二話沒說,徑直前往陳氏兄弟談心的那艘船。船上或許沒侍衛,或許有,但他們知道「一把手」來臨,不願攔阻。總之,陳守度成功登船,還拔劍高喊:「殺柳賊!」陳煚立馬藏起哥哥,對闖進來的堂舅說:「奉乾王來降耳。」奉乾王是陳柳以前的封號。陳煚不希望哥哥被殺,堅決阻止陳守度的行為。陳守度一怒之下,投劍入江,曰:「我是走狗耳!安知爾兄弟之順逆乎?」陳煚想方設法勸解,最終說服堂舅罷兵,赦免了陳柳。
故事到這裏,應該算結束了。但,我有必要交代幾個年輕人之後的經歷。
陳柳被封為安生王,有了更多的封地,這些地是弟弟給的。一二五一年,四十歲的他死去。死前,他告訴陳國峻:「汝不能為我得天下,我死地下不瞑目。」但陳國峻沒聽從他的遺言,反而成為陳朝的大將,幫助越南擊敗蒙古。他的封號是「興道大王」,故又名陳興道。如今,越南不少街巷,以他的名字命名。
陳煚休掉李天馨,娶李氏瑩。李氏生下與陳柳的兒子陳國康。陳國康雖被當做皇子,但地位比兄弟們低。陳煚和李氏瑩又育有兩子,其中一個是後來的陳聖宗。此外,陳煚還和其他妃子生下多名子女。一二五八年,陳煚傳位於太子,像被堂舅殺死的李旵那般,退隱修佛。一二七七年死去,享年五十八歲。
李天馨被休後,長期獨身。直到一二五八年,陳煚將她嫁給功臣黎輔陳。她同黎輔陳有一對子女,一二七八年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李氏瑩成為皇后,生下三子,一二四八年去世,年僅三十二歲。(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