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然生態呈現於民 珠海鳳凰山步道示範段開放

 【記者陳藝珠海報道】珠海建設山地步道,遵循保護自然生態原則,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山體資源,把最美景色和視線呈現給廣大市民。珠海鳳凰山步道香山湖示範段近日正式開放,成為珠海向市民開放的第一條山地步道,當天即迎來了市民、遊客大約一點五萬人次。開放後的首個周末,日客流量更是在四萬人次左右。據了解,與鳳凰山「雲棧道」相隔不到八千米的板樟山公園南面山腰上,板樟山山地步道雛形初顯,按照建設計劃,這條平均海拔高差一百米以上的山地步道將於二0二一年年底建成。

 近日,記者走訪板樟山山地步道、鳳凰山山地步道建設現場發現,作為山海城市的珠海在挖掘山體空間、修建山地步道方面,有著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天然條件;在山地步道修建過程中,山體生態環境不僅沒有受到破壞,反而得到一定的修復和提升。山地步道建設是要讓珠海最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呈現在廣大市民面前,為廣大市民提供可達可遊、老少皆宜的無障礙、人性化遊覽步道。

 廣州有「雲道」,福州有「福道」,廈門有山海健康步道,新加坡有南部山脊步道……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城市在打造山地步道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如何才能把珠海山海相擁,陸島相望,城天相映的大美格局更好地展現出來,一直是珠海規劃設計研究院園林設計分院總工程師孫麗輝在思考的問題。

 孫麗輝表示,隨著情侶路「一帶九灣」及沙灘修復建設,珠海沿海特色充份彰顯。但是,城市山體資源一直未充份挖掘。為更好地連接山海資源特色,把最美的景色和視線呈現給最廣大的市民,去年珠海市開始謀劃山地步道工程,北線為鳳凰山步道,南線為板樟山步道,東線依託情侶路,西線串聯城市道路,整體佈局成環成網。

 目前,珠海規劃設計研究院園林設計分院已完成鳳凰山及板樟山步道規劃及設計工作。孫麗輝表示,將以珠海的城市總體格局特色,結合城市交通體系、慢行空間、綠道網路、碧道、古驛道、林蔭道來規劃步道體系,重點突出地域資源特色,形成全市健康步道網。尤其是要將板樟山山地步道打造「瞰海、攬山、閱城」廣東省獨一無二城市山體中央公園步道。

 山、海、城交融,是珠海建設山地步道的絕佳條件。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園林設計分院主任工程師韓舒穎說:「每一個城市組團都倚靠著山體,因此珠海在建設山地步道時,得以更好地挖掘景觀資源,讓步道全線都擁有優美的景觀視線。」同時,珠海適合建設山地步道也得益於先天的地理因素。韓舒穎介紹,珠海的山丘以岩體為主,地質條件較好,因此修建山地步道具備良好的結構基礎。

 板樟山公園位於珠海主城區的核心位置,且規模較大,周邊有四十多個居住社區,周邊居民對休憩活動需求強烈。

 「北邊是鳳凰山,南邊是澳門,板樟山處於這條軸線上的中間位置、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孫麗輝認為,板樟山公園可作為城市山體中央公園來打造。而山地步道建設是城市山體中央公園最核心的項目。

 在孫麗輝看來,板樟山山地步道建設是最生態的。在設計時,絕大部份步道都是採用凌空架設的方式,不會對地面植被造成破壞,也不需對山體植被大填大挖。步道走向依山就勢而行,同時避開山體岩面,減少對山體生態環境的破壞。「生態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的保護是我們的不變的原則和根本。」在施工方面,施工單位學習借鑒了福州、廈門以及雲貴川各地的步道施工經驗,結合板樟山的山體特色,制定了適合專案的施工方案。

 相比於其他城市,鳳凰山步道也形成了更智慧化、更人性化等一系列「珠海特色」。在棧道材料的選擇上,綜合考慮珠海濱海、多颱風等自然氣候條件的影響。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也成為鳳凰山步道的一大亮點。

 板樟山山地步道構建則以棧道為主線,連接山體原登山支線,東西串聯、通山達海,連接周邊公園群及出入口,形成山體全域性步道體系。依託「澳門回歸」主題,以共築繁榮、協同發展為主要內容,沿步道設置了「九九」造型的連心驛站、眺澳台、蓮澳驛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