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六周年及澳門科學館開幕十六周年,澳門科學館將於十二月推出一系列精彩科普活動,與市民及旅客同歡樂。重點活動包括「中國極地考察成就展-澳門站」、全新球幕節目《生命化學:縮小十億倍的宇宙3D》及雙子座流星雨觀星夜。同時,十二月十九日及二十日(澳門特區成立紀念日),科學館展覽中心將免費開放;天文館每場球幕節目首三十位澳門居民憑身份證亦可免費入場。此外,十二月二十五日(星期四)聖誕節當天,科學館將照常開放。
「中國極地考察成就展-澳門站」將於十二月三日至明年一月四日在展覽中心中庭展出。展覽系統地展示自一九八四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以來,極地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歷程與科研成果。同期,二號展廳正舉行「SCI-TECT-MOTION運動X科技嘉年華」」,結合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技術,設有多項虛擬運動體驗及互動裝置,讓公眾親身體驗科技與運動的創新融合。
天文館將於十二月十九日推出全新球幕節目《生命化學:縮小十億倍的宇宙3D》,帶領觀眾微觀探索生命分子的奧秘。而廣受歡迎的《窗外是藍星之太空旅行》將持續於每周日免費放映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公眾可透過「一戶通」預約門票,每場亦設少量名額供即場領取。
為滿足節假日觀影需求,天文館將於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期間加開球幕場次。此外,十二月十三日晚上九時,科學館將於路環黑沙龍爪角海岸徑舉辦「雙子座流星雨觀星夜」,由澳門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指導公眾使用望遠鏡觀測雙子座流星雨,並講解天文知識。
響應十二月五日國際志願者日,科學館當天將舉辦「可持續發展之星挑戰:天賦解鎖計劃」親子工作坊,讓八至十二歲兒童化身小小志願者,透過互動遊戲體驗館內日常工作。此外,配合「二0二五澳門閱讀節」,科學館將於十二月七日下午四時在氹仔龍環葡韻舉辦親子工作坊,利用標本箱與繪本引導參加者認識澳門特色物種及生物多樣性,了解生態環境變遷。上述活動均可透過「一戶通」報名參加。
澳門科學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四及農曆年除夕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如欲了解更多活動及資訊,請瀏覽該館網站(www.msc.org.mo)及社交媒體的最新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