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琴盒裏的晨光 葉子飛
清晨七時的澳門街頭,已經看到背着琴盒上學的孩子。那些黑色的長方體安靜地伏在稚嫩的肩上,隨着步伐輕輕拍打着校服後背。拉小提琴的女孩肩帶調節得稍短,琴盒斜倚在書包上方,像多長出一片黑色的翅膀。吹長笛的男孩把細長的盒子攥在手中,時不時轉動着打量,彷彿在確認某種珍貴的存在。
放學時分,琴盒的狀態透露着主人的心情。被小心抱在懷裏的,多半是要參加重要演出;隨意拎在手中的,可能是剛結束痛苦的練習課。最動人的是那些結伴而行的孩子,他們的琴盒相互輕碰,發出沉悶的叩響,像樂器們在用自己的語言交談。
在通往音樂中心的公交車上,琴盒們佔據着特殊的空間。它們被安置在座位內側,主人不時投去關切的一瞥。有個女孩始終把琴盒放在並攏的膝蓋上,手指無意識地輕拍盒蓋,彷彿在安撫盒中的樂器,又像在默誦即將演奏的樂章。
最令人觸動的是那些堅持的身影,下雨的傍晚,穿雨衣的女孩把傘完全傾向琴盒,自己的半邊校服已經濕透。暑氣未消的九月,男孩的汗水滴在薩克斯盒上,立即被細心擦去。這些瞬間裏,音樂早已超越才藝的範疇,成為品格磨礪的質素。
這些裝載樂器的盒子,實則是裝載夢想的容器。它們經過麵包店、穿過斑馬線、擠上公交車,見證着澳門少年在音樂路上的日常跋涉。琴盒表面或許會有劃痕,邊角或許開始磨損,但每一次開合,都是與美好相遇的可能。
在這個注重即時滿足的時代,這些背着琴盒的身影提醒我們:有些成長需要慢火細燉,有些美好值得耐心等待。音樂從來不只是技藝的修煉,更是讓年輕心靈學會與美相處、與堅持為友的漫長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