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火殤之後:宏福苑悲劇背後的人禍警鐘 承鈺
香港大埔宏福苑那衝天的火災,同時灼傷了港澳兩個唇齒相依的小城,澳門人或者口裏沒有說,但明顯大家都感到身受,從表情、話題以及行為舉止,這一天他們的內心也實在不好過。眼看到這座四十餘年樓齡的公屋,十一月二十六日的五級火警至翌日下午已證實造成四十四人遇難、四十五人受傷的慘劇,警方以涉嫌誤殺罪拘捕了工程公司三名負責人──這組沉重的數位,早已為「天災或人禍」的爭論寫下答案。當人們糾結於工人是否吸煙、竹棚是否該換金屬棚時,藏在火焰背後的人為失責,才是更該追問的核心。
這場火災的隱患,早有跡可循。去年TVB《東張西望》就曾曝光,宏福苑三億三千萬港元的維修工程引發眾怒:一千九百八十四戶業主需分攤十六至十八萬港元,法團卻跳過低價方案選最貴的,還以律師信催繳費用,業主要求旁聽管委會會議竟被拒絕。如今火災調查揭開更殘酷的真相:外牆保護網、防水帆布全未達標,升降機大堂外的發泡膠遇火即燃,正是這些偷工減料的物料,讓火勢在風力助推下迅速吞噬七幢大廈。同期播出的電視劇《新聞女王2》中提到「維修黑箱釀禍」的劇情,竟在此刻照進現實。
宏福苑的悲劇並非孤例,而是同類隱患的集中爆發。此前中環華懋大廈火災,同樣因外牆維修時易燃物料管理不當引發;近日利舞台商場的小火災,雖未釀大禍,卻暴露了消防巡查流於形式的問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