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26日電】(記者王豐鈴)新加坡國家人工智能計劃(AISG)25日確認,其正在推進的東南亞語言大模型項目已全面放棄基於美國Meta模型的技術路線,轉而採用阿里巴巴旗下通義千問Qwen開源架構。
據AISG官方消息,其於25日推出的「Qwen-SEA-LION-v4」模型,已在衡量東南亞語言能力的權威開源榜單迅速登頂,在印尼語、泰語、馬來語等區域語言的語義理解、文本生成等任務上表現顯著優於此前基於美國MetaLlama系列的模型。此外,Qwen許可條款更利於本地化二次開發,因此決定切換技術路線。
AISG表示,Qwen自2023年全面開源後性能迭代迅速,目前下載量突破6億次,超越Llama、Deepseek等同類模型,成為應用最廣的開源大模型。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26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Qwen在算法、算力等基本性能方面綜合表現好,料已吸納大量東南亞方言語料,適配性更高,且具價格優勢,對東南亞各國均有極大吸引力。此外,Qwen依託阿里大生態,在東南亞電商等領域佈局極深。
自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以來,中國AI大模型以開源、低成本、高效能重新定義產業發展方向。近期,矽谷知名投資人Chamath Palihapitiya宣佈用Kimi取代OpenAI作為生產力工具;美國多個編程平台接入智譜模型;愛彼迎CEO表示阿里Qwen比美國OpenAI模型更快速出色。新加坡國家AI計劃「換心」,是中國開源模型在全球市場的最新成績。
全球AI競爭格局不斷洗牌。LMArena大模型競技場11月26日最新綜合排名顯示,全球AI大模型綜合排名前20名中,有4個模型來自中國公司。
劉春生指出,中國AI模型突破技術封鎖,加速出海成績斐然,背後有多種因素。中國AI模型多為免費,極易鋪開,有助收集更多數據,不斷迭代優化對文本數據的處理速度和精確度,提升在當地適配度。中國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消費和工業應用級大模型研發早早佈局,且落地效果好,人工智能可自然接棒「互聯網+」,催生更多AI巨頭企業。
劉春生認為,全球AI發展初露崢嶸,中美雙強競爭將更加激烈,未來誰能佔領各地區市場份額,考驗各大模型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本地化方案、信任度、性價比等因素的綜合實力。不過,中美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中國AI模型出海,以其開源免費,也可助力廣大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工業化國家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