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通話釋放多重信號 高市涉台言論遭雙重警示

 【香港中通社十一月二十五日電】(記者黎金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二十四日晚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這是繼十月底韓國釜山APEC峰會會晤後,兩國元首不到一個月內再度直接溝通。此次通話不僅延續了中美關係「穩定向好」的積極勢頭,更在當前東亞地緣政治高度敏感之際,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涉台錯誤言論,釋放出清晰而強烈的政治信號。

 細節一:通話由美方發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表示,本次通話是「美方發起」。這一細節蘊含深意。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中美元首已多次通話,但此次選擇在高市早苗近期發表「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等挑釁性的言論後迅速行動,顯示美國對地區局勢升溫的高度警覺。

 美方主動致電,一方面反映其不願見台海問題被第三方綁架;另一方面也體現美國在對華戰略競爭中仍堅持「鬥而不破」的底線思維。此舉無疑向日本傳遞出一個訊息:美日同盟雖緊密,但美國不會無條件支持日本在涉台問題上的冒險言行。

 細節二:特朗普「理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

 根據中方新聞稿,特朗普明確表示「中國當年為二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美方理解台灣問題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這句話具有高度政治分量。

 首先,將台灣問題與二戰勝利成果掛鈎,等於間接承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所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其中明確規定台灣歸還中國。其次,「理解重要性」雖未使用「尊重主權」等更強表述,但在當前美國內部對華鷹派聲浪高漲的背景下,特朗普仍選擇強調「理解」,已屬難得克制。這既是對中方核心關切的回應,也是對日本右翼試圖模糊台灣地位的隱性駁斥。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特意將此段內容置於通稿顯要位置,顯然是有意藉美國之口,向國際社會特別是日本表明:台灣問題不容外部干涉,任何試圖動搖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都將面臨中美兩大國的共同反制。

 細節三:通話後特朗普致電高市早苗

 通話結束後,特朗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迅速舉行電話會談,日方媒體稱是由特朗普方面提議。雖然雙方未公開詳細內容,但時機極具象徵意義。分析普遍認為,特朗普極可能向高市轉達了與習近平通話中的關鍵共識,特別是在維護二戰勝利成果與台海穩定方面的共同立場。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會談後對高市稱「我們是關係親近的朋友,希望隨時與我通電話」,語氣雖親密,卻未見對其涉台言論給予任何背書。相反,在被記者直接問及是否討論涉台問題時,高市僅以「細節不便透露」搪塞,顯示美方並未給予明確支持。

 此舉可視為美國對盟友的一次「溫和敲打」:既維持同盟團結,又劃清底線。

 細節四:美日通話後均避談台灣

 儘管高市早苗近期炒作「台灣有事」論,但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雙方均未公開提及台灣問題。這種「集體沉默」本身即是強烈信號。

 對美國而言,刻意不提台灣,是避免在公開場合賦予日本涉台言論合法性,防止形成「美日共識」的錯誤印象。對日本而言,無法在與美國總統的通話中推動涉台議題,恰恰暴露其戰略孤立。

 這種「不提」,實則是一種「不認可」。它反映出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戰略保留,不願被日本拖入與中國的直接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