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潮」!2025世界中文大會傳遞東方語言魅力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中文,從未中斷使用的表意文字,正在散發新的魅力。   

11月14日至16日,約5000名中外嘉賓、超百家院校企業雲集北京,參加2025世界中文大會。盛會從國際中文教育出發,探討中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交流互鑒的無限可能。  

 國際學習熱情日益高漲——   

目前,中文已被86個國家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際中文學習者和使用者累計超2億人。「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累計吸引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多萬名青少年參與。  

 「中文是我感受中國魅力的鑰匙。」北京大學澳大利亞籍留學生夏李安看到,「中文熱」「China Travel」越來越「潮」,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們對中國產生濃厚興趣,踴躍通過中文這塊「敲門磚」留學中國、就業中國、深遊中國。  

 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的中文水平考試/HSK,35年來在168個國家設立1477個考點,累計考生規模今年將超850萬人;其中,19歲至45歲青壯年在新增考生中佔近六成。  

 書法機器人提按頓挫盡顯書法寫作的精髓,彩陶、瓷器等以銘文、圖樣詮釋東方之美,茶文化展解析「人居草木間」的人文底蘊……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阿富汗籍留學生扎滿,在大會主題展上流連忘返。  

 「中文是中華文明的‘操作系統’,編碼了中國的文化知識。」在華學習生活8年的扎滿說,「要達到‘中國通’標準,我還需要更多知識儲備。」  

中文應用價值更加彰顯——   

老外學中文,內容正與時俱進。高鐵、掃碼、外賣、主播……反映中國文化和當代發展的話題、詞彙,新增進15日發佈的中文水平考試/HSK新版教程。  

 平行會議上,與會者講述著通過學中文改變當下的故事:肯尼亞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因地制宜,用農技培訓班推廣「小而美」的番茄嫁接技術,實現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範村增收目標;「元中文」團隊用垂類大模型激活沉睡語料,助力印尼青山工業園10萬員工掌握中文鋼鐵產業知識、企業降本增效……   

一些外國教育官員表示,要幫助年輕一代掌握未來必備能力。「中文在這些能力中不可或缺,它是通往與全球創新前沿之一的中國,開展經濟、科技和學術合作的大門。」泰國教育部部長納叻蒙·萍尤詩瓦說。   

文明互鑒之橋更加寬廣——   

作為中文母語國,中國被期待提供更多優質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公共產品。   

14日發佈的國際中文教育知識圖譜、國際中文教育語料庫、自適應中文學測產品「HSK GO」等數智化成果,將海量中文知識細化為彼此關聯的實體節點、整理成可隨時檢索的數據引擎,支持全球合作機構共建共享。  

 「人工智能已深刻改變全球教育面貌,使得語言學習的方式被重新設計和想象。」巴林高等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法爾扎娜·瑪拉吉說。  

 烏克蘭南方師範大學孔子學院烏方院長波波娃·亞歷山大說:「通過新工具,學生們有機會看到一個更壯麗的中文知識圖景,並用中文看到一個更酷的中國和世界。」  

 「如果沒有對中文的深刻知識,就不可能‘解讀中國’。」北馬其頓科學與藝術學院漢學知識中心教席學者、青年漢學家馮海城說,「學習中文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文明互鑒的努力。」  

 會場上,有外國嘉賓發言引用詩文、諺語;會場外,不同國家代表用中文寒暄。這場大會,見證人們「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希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