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申辦奧運的扎心評論 李倩恩

網上流傳在「十五全運會」期間,香港有關機構,拋出了一份申辦二零三六年奧運會的方案,說是要借用粵港澳聯合舉辦全運會的模式,申請籌辦第三十六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還說國際奧會主席考文垂參加「十五運」開幕式,就是間接支持香港的申辦方案。結果,在網絡上,廣東的網友,持一邊倒的批評與否定的態度,讓人很是有些意外,有些評論還特別扎心。

廣東的網友說,要申辦奧運會,你們香港自己去申辦好了,或者說你們港澳單獨去弄好了,別連累廣東。還有說得更難聽的,說是別禍害廣東。此類言論,竟然得到不少點讚與附和的聲音。

如眾所知,當下舉辦奧運會,差不多成了雞肋。用行話來講,就是賠錢賺吆喝。近幾十年來,所有舉辦奧運會的城市,絕大多數都是虧本的。舉辦時確實很風光,但舉辦前的大興土木,樓臺場館建設,道路的改建擴建,所需費用,往往是以百億千億元為單位。舉辦過後,單單場地的維護,也是不菲的費用。很大程度上,可能擠壓民生領域的經費。讓民眾意見很大。

當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僅僅只是流於形式,出現趨向,還沒有實質上的一體化。要花費龐大的經費來辦奧運,費用的分攤上,肯定會出現矛盾,引發彼此不滿。何況是辦大概率上是虧本的運動會。廣東網友的批評、譏諷,也完全可以理解。

當然,站在官方立場,舉辦舉世矚目的奧運會,自然合算,因為容易出政績。但普通民眾,無論廣東的,還是香港的,或者澳門的,卻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那些財政上的錢財,無論收支,也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