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社會民生福利議題。社工局局長韓衛表示,當局持續深化「一老一小」工作,其中敬老金由九千元調升至一萬元,升幅達百分之十一,惠及十三萬九千萬名長者,總金額達十三億九千萬元。同時開展獨居長者普查與健康評估,並配合衛生局的健康手機應用程式推廣工作,截至九月底,已透過八十二間長者復康家庭機構開展逾五千七百場培訓課程,參與總人數逾三萬四千五百人次。
社保基金主席陳寶雲表示,超過一半本地就業居民享有公積金保障,當中參與央積金人數約十萬八千人。歷年央積金居民個人的政府管理子帳戶連同利息累計最高獲分配十一萬二千元。而央積金的基金管理實體增至八家,為居民提供合共五十三項基金選擇。她又表示,跨境社保服務取得進展,「粵澳社保一窗通」今年(二0二五年)延伸至江門,連同橫琴、南沙和中山專窗,累計服務澳門居民超過三萬六千人次,未來跨境社保服務將覆蓋灣區更多城市。
關於社會保障基金今年六月就社保給付調整機制開展可行性研究,陳寶雲稱。預計報告於今年底完成,將按報告結果和檢視社保可持續性發展前提下,因應社會發展和居民需要,將資源精準投放。現時領取養老金和殘疾金人士合共有十七萬二千多人,預計今年給付預算支出七十億六千萬元,較去年六十二億八千萬元增多。
有多名聽眾希望調整社保給付金額。陳寶雲表示,現行的給付金額是按社會保障給付恆常調整機制運作,當累計的綜合物價指數達到百分之三時,就會啟動調升一些給付的工作,但由於近年經濟出現不同情況,仍未達到累計的百分之三條件,社保基金亦認為現時的給付機制是值得檢討,因此今年六月已委托學術機構開展研究,除了優化給付調整機制外,亦會引入坊間討論較多的長者消費物價指數,並通過報告做精算,檢視養老金與最低維生指數的情況,整體檢視給付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