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署臨時撥款法案 美政府43天的停擺終結

 【香港中通社11月13日電】美國國會眾議院當地時間11月12日表決通過臨時撥款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簽署生效,結束聯邦政府自10月1日起持續43天的歷史性停擺。

 12日晚上,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剛由眾議院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宣佈聯邦政府恢復運作。

 此前,眾議院以222票贊成、209票反對通過該法案。儘管共和黨在眾議院席位佔優,但仍有6名民主黨議員倒戈支持,最終推動法案過關。

 多名民主黨議員對此表態反對,強調在未能確保延長醫療保健補貼法案的情況下通過臨時撥款,「是錯誤的選擇」。此輪停擺的直接導火索,是參議院此前未能在政府資金耗盡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導致聯邦機構自10月1日起無法獲得運營資金。

 政府停擺期間,約75萬名聯邦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社會服務與基礎設施運作大受影響,其中航空交通受衝擊最顯著。聯邦航空管理局12日連續第二日,在全美40個繁忙機場削減6%的航班。據航空資訊公司統計,截至當天早上,美國國內已有約890班航班取銷,超過750班延誤。

 隨著感恩節臨近,預計約3100萬美國人將乘飛機出行。儘管政府恢復運作,運輸部長達菲仍警告,機場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正常運作。

 經濟層面的影響更為深遠。白宮發言人萊維特12日表示,受停擺影響,10月的經濟數據(包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業報告等)或無法按時公佈。她指責,聯邦統計系統在停擺期間難以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可能永遠不會發佈」,並認為民主黨或許已對聯邦統計系統造成「永久破壞」。此外,停擺或導致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下跌多達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