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視窗)農民已斷層          李倩恩		
	
	
現今的內地農村,除了那些種糧專業戶,就是動輒承包幾百畝、上千畝糧田進行機械化耕種者外,其餘都屬小打小鬧。畢竟,沒有雄厚的資本,就難以進行集約化經營管理。靠沿襲過去那種揮灑汗雨式的耕作,產出十分有限,加上長期以來,穀物(包括小麥、玉米等)一直低賤,故家庭式的耕種,只能免強維生了。既掙不到錢,更存不到錢,要維持正常人情往來,都很吃力。
那些仍在身體力行堅持耕種的農民,基本上老了。他們的耕田種地,實際上是出於無奈。一是他們自己也要生存要生活,二是希望多少能減輕一點後輩的負擔與壓力。而國家所給的,每個六十歲以上農民每月一百多,八十歲以上者則每月二百來塊所謂的社保錢,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所以,他們要耕種,至少自己吃的糧食和蔬菜,無需額外掏錢購買。
農村的年輕人呢?一是不願種,二是不會種,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不屑種。年輕人不再種田,也是被現實所逼。在工廠最普通的崗位打打螺絲,或者送送快遞或速食,都遠超種田收入。何況,耕田種地還免不了日曬雨淋,那種特別的辛苦,沒有親身經歷者,是難以體會的。
所以,農民這一群體,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地步。再說白一點,我國農民,已經斷層了。那種一輩子侍弄莊稼的農民,可能難再出現了。真不知這是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