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1月2日電】(記者王浩明、孫飛)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2日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城市同步舉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次跨境火炬傳遞,也是全運會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門傳遞。
2日早晨9時許,粵港澳三地惠風和暢,十五運會火炬在象徵著特區精神的深圳蓮花山公園啟動傳遞,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手持火炬,跑出首棒。
從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到啟德體育園,從澳門特區政府總部到大三巴牌坊,從廣州鎮海樓到海心沙,從深圳蓮花山公園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來自各行各業的200棒火炬手,手擎「綻放」,穿過三地四城地標,把嶺南文化、山海風情、潮流時尚和現代都市串聯成為一幅流動的畫卷。
十五運會火炬的「源火」今年9月採集自南海1500多米深的海底,通過太陽能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此次火炬傳遞,應用了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低空飛行器等進行火炬傳遞或串聯路段,凸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產業優勢,展示科技與體育的深度融合。
深圳站第三棒火炬手、中學生王裕寧從機器人「夸父」手中接過火炬,他說:「跟機器人面對面傳遞火炬,感覺非常科幻、非常奇幻。希望這次十五運會能夠圓滿舉辦,也希望通過十五運會能夠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
火炬傳遞結束後,四城火種于當日下午匯聚廣州,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融火儀式,為9日晚開幕式主火炬點燃做準備。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火炬傳遞是對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精彩詮釋。熊熊燃燒的「源火」,從深海走來,由灣區出發,廣泛傳遞,生生不息,象徵著光明和希望,傳遞著信心與力量,承載著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不懈追求,鐫刻著粵港澳三地攜手同行、共築未來的光榮與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