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十月二十八日電】台灣「教師荒」愈發嚴重,儘管已到十月份、秋季學期開學數周,多所學校仍在招聘代理教師和代課教師。近期,島內多家媒體發文表達對於教育體系陷入結構性困境的擔憂。
據報道,台灣中小學近幾年均出現代理教師缺額問題,今年更為明顯,許多學校公開徵才超過三十次,直到開學依舊招不到人。台灣《聯合報》二十八日刊發頭版文章直言,「少子化」問題還沒解決,「少師化」又成新的教育危機。
台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此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八月底,全台三千餘所公立中小學共缺代理教師逾一千四百名。《聯合報》有關專題報道指出,由於師資短缺,在任教師每天課程排得密不透風,代授非自身專業領域的學科已成常態,腸胃不適、頭痛、失眠等也成為教師們的新型職業病。
該文還提到,台灣校園不僅「少師化」加劇,教師的平均年齡也不斷上升。據台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統計,中學教師中四十歲以下年輕教師的佔比從二0一四年的百分之五十四點六跌至二0二四年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五。
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投書台灣中時新聞網表示,教書育人本應受人尊敬,但近些年濫訴事件頻發,相關政策認可學生和家長即使不提供證據也能進行投訴,教師動輒得咎,使其淪為年輕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行業。
台灣《遠見》雜誌相關文章分析,影響年輕人投入教職的原因包括現行課綱要求教師投入大量心力重新備課、薪資與付出不匹配、行政事務過於繁重、校園職場霸淩等。
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師資培育生在取得教師證後三年內報考正式教師的比例連年下滑,二0二三年已降至僅百分之三十一點二五。對此,上述文章表示,近年台灣中小學面臨師資供需失衡、師培制度僵化等結構性問題,近七成儲備師資選擇不再走上講台,為教育體系敲響警鐘。
在城鄉差距方面,梅花新聞網報道,南投、花蓮與屏東等縣市的偏鄉面臨更為嚴峻的「教師荒」。當地雖提供住宿與交通補助,卻難留住穩定師資,教師常在就職兩年內申請調離。
台灣「風傳媒」文章寫道,教師已從人人稱羨的「鐵飯碗」變為高壓、低薪、不受尊重的職業,台灣教育體系恐陷結構性困境進而崩潰,「教師荒」將導致教學質量降低,不利於人才長期培養,或對台灣未來的競爭力產生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