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史中有,老萊子「戲彩娛親」。董永之「賣身葬父」。此等孝行,情節尚算合情合節。唯其中一些孝義行為,於邏輯上,便顯得脫離實況,更有些譁眾取寵。如「臥冰求鯉」,便好像有點不合常理。沒現成工具使用,可以以石叩冰。緣何於室外脫光衣服,以自己體溫來融冰取魚,此不可思議之策,費時且沒成效!不被凍僵也引至肺炎,徒付張羅。更荒唐的便是,郭巨「埋兒奉母」。沒能力養活全家,恐奉母不周,便活生生埋了兩子,以省出口糧予母。如此孝子,確是有點不可思議!
早前於視頻,看到一輯教育宣傳片,說的便是二十四孝故事,當敘述員提及此個孝行時【滌親溺器】,聽其將此句,是讀作滌親礫器,哪此器具【溺器】,究底是甚麼傢伙?於《新唐書·李適傳》有這一段記載,謂:易之所賦諸篇,盡之問 朝隱所為,至為易之奉溺器。註:溺器,盛尿器具也。啊!原來此物是個便壺。
而二十四孝中這個故事【滌親溺器】,主人公便是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雖然他身居高位,唯其奉親至孝,每豫下人侍母不周,故很多細微事也親力親為,包括每晚親自為母親洗便桶。侍親至此等細節也兼顧周全。故後有詩頌其云:「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身滌溺器,不用婢妾人。」後黃庭堅也被列入二十四孝榜中。
近今城市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會飼養一些寵物,以增情趣,最常見便是養貓犬,特別是犬,於是遛犬便成為生活上的一部分。唯如此便會對社區公共地方,平添了些衛生及喧擾。社會有籲人寵共融,唯主人家便要對其寵物所生問題,責無旁貸!君不見市政處亦不時向寵主發出呼籲:「不可讓你的寵物,隨處便溺。」云!
話分兩頭,以上說到的這個字【溺】,人們祇知此字會是讀匿。若真箇究起讀音來,據《廣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惄。《粵音韻彙》音力。沒也。《釋名》死于水曰溺(力)。溺(力),弱也,不能自勝也。《詩·小雅》載胥及溺。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力)。如溺(力)愛。
又《集韻》昵角切,音搦。張群顯之《粵拼》音匿。亦沒也。如沉溺(匿)、拯溺(匿)。這個便是平時眾所既知讀法。
唯於二十四孝此句成語之【滌親溺器】及組辭之【便溺】,於此處的這個字【溺】,不說不知,其一不讀力,也不會讀匿。另據《集韻》奴弔切。《粵音韻彙》又音尿。即尿字,小便也。原來於此它已是「尿」之通假。《史記·范雎傳》賓客飮者醉,更溺(尿)雎。史記謂:相國魏齊,聽信讒言,懷疑范雎私通齊國,不究青紅皂白,對范雎毒打一頓,棄於廁中,並令座中一眾賓客,向其撒溺(尿)。
再引《莊子·人間世》看如何用句這字,云:夫(乎)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尿)。又《紅樓夢》兩日沒水,得了半碗水給主子,而他自己則喝馬溺(尿)。可以看到,前人很多文章,每以此溺字作尿之通假,而通假後,此字音義即與尿字同。
據此便知,原來於「滌親溺器」及「便溺」處的「溺」字,是要讀作尿,見字直讀礫乃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