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者何人)桶底脫落大歡喜  李蕭錕

《碧嚴錄》第二十二則曾載:「後到德山,問:『從上宗乘中底事,學人還有分也無?』山打捧:『道甚麼?』我當時如桶底脫相似。」此「桶底脫」,即是徹悟之境。

另一則公案,也與「桶底脫」有關:

文桶頭將要下山,玄沙師備禪師問:「桶頭下山幾時回來?」答:「三天五天。」禪師說:「回來時如果有無底木桶,帶一擔回來。」文桶頭無法回答。

桶頭就是寺廟裏專管桶器的僧人,師備禪師的意思是要文桶頭趁下山三五天內脫盡煩惱,快快獲得開悟,如無底木桶般,蕩盡一切。可惜文桶頭不解,錯失禪機。

習禪與學問求知不同,學問是「為學日益」,是加法,期盼每天能多一點學習,增一點知識;習禪則是「為道日損」,是減法,每天要甩掉一些罣礙,直到甩盡一切,此即謂「桶底脫落」 的「無底木桶」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