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馮秋榆)國際數據公司(IDC)10月21日發佈的《中國智算雲基礎設施市場(2025上半年)跟蹤》顯示,中國AI算力雲基礎設施迎來爆發式增長,整體市場同比增長122.4%,市場規模達198.7億元人民幣。10月22日,IDC中國分析師陳啟今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著重指出:「AI+政務」已成為推動中國的政府部門向現代化治理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中國國產芯片在算力市場的競爭力也在持續提升。
「AI算力雲基礎設施」可以作為中國AI產業的晴雨表嗎?陳啟今表示:作為AI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份,智算(AI算力)雲基礎設施能直接反映商業社會對生成式AI、AI智能體等的採用情況,進而間接衡量AI市場活躍度。IDC預測,到2029年,中國智算雲基礎設施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人民幣。
自去年起,中國各大雲服務商對AI基礎設施的高速資本投入逐步落地,阿里雲通過多元化服務滿足客戶不同AI場景下的旺盛訓推需求,市場份額穩居第一;火山引擎背靠字節跳動算力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在AI市場提供高性價比算力資源;百度基於昆侖芯片與百舸平台,上半年在汽車及電商、音視頻等多個互聯網行業有所斬獲,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比;騰訊今年積極擁抱AI基礎設施投資,GPU相關收入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端同樣表現強勁,上半年互聯網、汽車、手機製造、金融、泛政府等多個行業,持續追加智能算力及AI應用相關支出,其中車企及智駕供應商競爭加劇,不斷加碼算力投入以搶佔智駕方案領先地位;泛政府行業受年初DeepSeek催化,算力支出大幅增長;同時,具身智能行業正加速落地,預計其相關算力需求將在2025年下半年分階段釋放。
在此次調研中,IDC在行業維度首次增加了政府維度,這是否說明中國的政府部門與央國企在AI的使用和推廣方面在全球範圍內更加具有前沿性?陳啟今認為,智算業務在中國的央國企、泛政府等行業快速落地,同時保持適度超前的智算建設節奏。「今年上半年春節後,中國多地政府已宣佈並嘗試接入DeepSeek等最新模型,在公文寫作、檢索助手、數字化員工等場景中落地AI應用,如今,『AI+政務』已成為推動中國的政府部門向現代化治理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
如何評價中國市場的AI表現?陳啟今談到: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最活躍的AI市場,擁有規模最大的存量和新建的AI基礎設施,且中國市場中擁有眾多算力服務商為國內外市場提供AI算力基礎設施支持。當前,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中國雲計算巨頭,在AI相關資本投入上已接近谷歌、甲骨文、OpenAI等企業。預計未來,AI基礎設施將持續驅動中國AI市場高速發展,新的AI應用將帶動AI算力指數級增長,而AI算力的技術迭代也將進一步催生新的AI應用。
中國芯片表現如何?陳啟今認為,整體來看,近兩年,中國國產芯片正逐步縮小與國際主流芯片的技術代差,在算力市場的競爭力持續提升。「今年,多家芯片公司陸續發佈新一代芯片架構,預計在量產後性能將大幅提升,在生成式AI相關領域也會進一步拉近與國際主流芯片的差距。同時,政策導向與合規需求持續推動國產芯片發展,央國企、科研高校及政府部門正積極推動、驗證並部署國產芯片,預計未來中國算力市場將呈現出多元化的算力基礎設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