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為去除保溫壺中的水垢,不料卻導致臉部嚴重燙傷,河北邯鄲一名吳姓女子只因相信網上「小妙招」,活生生將自己「炸」上了新聞,罪魁禍首竟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白醋與白糖。
按照網絡教程,吳女士將煮沸的白醋與白糖混合液倒入保溫壺,等了約一分鐘,當她查看保溫壺裏的水垢是否溶解時,水壺竟然「嘭」一聲爆開,來不及反應的吳女士,面部當即被噴出的開水嚴重燙傷。幸好她立即用清水沖洗面部,並去往附近診所接受醫生處理,目前正在逐步恢復中。
作為常見調味品,白醋與白糖是絕大多數家庭廚房裏必不可少之物,且白醋是公認的天然「清潔劑」,可去除污垢,想必這也是吳女士篤信並嘗試該「小技巧」的原因之一。科普資料顯示,水垢的主要成分包括碳酸鈣、氫氧化鎂等鹼性物質,遇到酸性的白醋立即產生化學反應並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過量的白糖在高溫下會使反應更加劇烈。當大量氣體在諸如保溫瓶等密閉空間無法排出時,內部壓力急劇升高,一旦超過容器外壁負荷便會導致容器破裂,內部高溫液體也極易噴濺傷人。
然而,如此潛藏危險的「小妙招」,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這也得益於AI技術的大力發展──如今,不少自媒體博主都開始用數字人代替真人播報,只要給出一段文字腳本,數字人便能立刻進行演播,惟妙惟肖,且幾乎沒有製作成本。於是,源自同一腳本的視頻被不同主播反復套用,尤其不涉及版權又容易帶來「流量」的生活小技巧、養生方法等,更是鋪天蓋地進入大眾視野。有道是,「謊言重複千遍便成了真理」,更何況看似有些科學道理的「科普」內容,多聽幾個主播講得頭頭是道之後,若再有身邊朋友分享,潛意識裏對這些內容自然多了一份認可,殊不知皆按同一腳本出品,雖然早已無法追溯到底是誰抄襲誰了。
不得不說,很多科普內容對特定群體極具誘惑。例如,對天天靠嘴吼要減肥的我來說,收藏夾裏有一堆「躺着瘦全身」「不跑不跳減三十斤」「按這個穴位幾分鐘,想胖都難」之類的分享視頻,但總是收藏就當練過,偶爾翻來嚇一嚇脂肪而已,畢竟按照教學內容來看,按一按某個部位就能輕鬆減肥。同樣,對廣大需要操持家務的女性而言,各種簡單的生活「小妙招」也頗具吸引力,操作簡單在家試試也無妨,萬一有用呢。可惜,若非有血淋淋的教訓擺在眼前,我們往往會忽略網絡信息背後潛藏的危險,盲目聽信。
付出沉重代價後,新聞當事人現身說法,提醒大眾切勿輕信網上教程。面對其慘痛經歷,不少網友感慨「我差點就信了(小妙招)」。幸好,我懶,所有教程都躺在收藏夾裏吃灰。否則,我也差點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