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十月十四日電】台灣新竹縣偏鄉地區學校佔據全縣三成,新竹縣審計室調查,偏遠學校無合格教師證的代理教師比例偏高,小學近年已逾兩成且逐年上升,其中原鄉代理教師雖具地方通行語專長,卻無人持教師證。
新竹縣審計室指出,新竹縣共有一百一十七所公立高中以下學校,其中偏遠地區學校達三十七所,佔全縣三成。在教師資格部份,偏遠地區小學代理教師無合格教師證比例從二0二一學年度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二三升至二0二三學年度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二四,初中則介於百分之十三點七至百分之十六點二五。其中尖石鄉與五峰鄉代理教師雖具地方通行語專長,卻無一人持教師證,顯現出原鄉師資落差。
審計室表示,偏鄉教師多屬一年一聘的代理性質,穩定性不足,導致學生面臨導師頻繁更換的困境。建議教育局檢討是否可建立正式教師輪替導師制度,減輕代理教師行政負擔,同時研議協助無合格教師證的代理教師進修取證。
新竹縣教育局表示,將請有代理教師擔任導師職務情形的學校落實導師輪替機制,另逐年以教師甄選、縣內外招聘及鼓勵偏遠地區學校申請培育公費生方式,以增加學校正式教師人數,進而減少代理教師兼任導師職務情形。
中國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日前表示,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現在處於「難招募」、「難教好」、「難留任」三難局面,應讓有熱情、留在偏鄉的老師,透過不同管道獲得正式資格。她提出設立「偏鄉教育證」制度,讓現職代理老師有不同管道成為正式老師。
有學者也指出,讓偏鄉代理老師取得教師資格的理想模式,是嫁接目前的師培體系,修完學分可以代理抵實習、取得教師證。當務之急是透過現有「專聘教師」制度,提供誘因,並提高老師工作條件,尤其提供長聘制度,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