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DNA檢測技術 京檢察機關支持公益訴訟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四日電】(記者張素)某些燒烤店宣稱「百分百純羊肉」,但消費者多次反映肉質異常問題。北京檢察機關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鎖定線索,運用動物源性快速檢測試劑盒初篩固定證據,依託專業設備進行DNA(脫氧核糖核酸)檢驗,從樣品檢出豬、雞、鴨等多種動物源性成分。

 十四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開發佈六件檢察技術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督促整治燒烤店羊肉串摻假行政公益訴訟案」。

 北京檢察機關推動行政機關開展假劣肉製品專項整治行動,立案查處違法案件九起,罰沒十七點八萬元(人民幣,下同),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兩件四人,抓獲上游犯罪嫌疑人兩人。

 最高檢稱,針對羊肉串等食品摻假隱蔽性強、傳統技術手段難以識別等問題,通過快檢試劑盒實現可疑樣本快速篩查與檢材固定,拓展傳統DNA技術應用領域,多種技術手段協同應用,提高線索發現效率與法律監督精準度。

 本批案例還針對網絡銷售假冒保健品、電子煙非法添加新型精神活性物質等問題,從檢驗鑒定、證據固定等方面說明技術辦案路徑。

 在「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檢察院督促行政機關履行電子煙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中,針對電子煙產品違法添加新型精神活性物質隱蔽性強、成分複雜、缺乏高精度檢測方法等技術性難題,檢察技術部門採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實現獸用麻醉藥替來他明的精確檢測。

 吉林檢察機關依據檢驗結果,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將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聯合查扣偽劣電子煙十萬餘件,涉案金額一千八百餘萬元。

 最高檢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稱,這批典型案例彰顯了檢察技術在公益訴訟調查核實、訴訟請求判斷中的證據支撐作用,並為各級檢察機關提供可借鑒的專業技術和方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