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粉果憶小時候美食  圖文/雨雪

 位於水坑尾附近的雀仔園街市,兩旁多食店與小販檔;近年多了新舖進駐,如東南亞美食。

 有兩間小食店歷史悠久,一間在街角的煮生滾粥和炒粉麺生意;另一間在旁是售賣糕點和現成粥,兩者都是傳統的廣東出品。

 毎逢從山頂醫院走落雀仔園,許多時會到這兩間食舖買外賣。

 賣糕店的小吃應是老闆與員工親手做:粉果、雞屎藤餅、鹹薄撐、馬蹄糕、紅豆糕、芝麻糕、糉子、炒粉麺、柴魚花生粥、糖水,等等。

 閑聊中,知悉事頭婆是新會人,難怪她整的一種粉果造型,像以前母親在年卅晚做的新年糕點:炸槌仔,是用剩的糯米粉整粒在油中炸熟,像煎堆圓形但沒有饀,小朋友吃在口中軟綿綿;拉長又不斷又好玩。媽媽說是新會人才會這樣做。

 其實那個粉果是圓型,內有沙葛、蘿蔔乾、紅蘿蔔碎和南乳醬混合包成,型似洋蔥頂有根苗似的,根本不像我記憶中的炸槌仔,但我卻將兩者連在一起。

 事頭婆說這是家鄉的小吃來的,難怪我心有靈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