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動車加速「出海」 本地化策略撬動全球市場

 【中新社江蘇無錫九月十六日電】(記者 徐珊珊)中國電動車企業正加速「出海」。雅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家中十六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透露,今年一月至七月,公司海外出口業務同比增長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全球生產基地和中轉倉庫體係。

 作為「中國電動車之鄉」,無錫錫山區電動車產業集群規模約占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二0二五年上半年,該區兩輪電動車出口額達三點五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三十一點九,其中對印度出口表現尤為亮眼,達九千四百三十三萬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零二點二。

 不僅是無錫,全國多地電動車產業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廣西貴港市港北區已形成年產五百萬輛兩輪電動車、五十萬輛三輪電動車的產能,產品熱銷東南亞;浙江台州企業則依托完善的零部件產業鏈,加快開拓歐洲市場。

 差異化產品策略成為中國電動車「出海」的制勝法寶。王家中表示,雅迪針對不同市場推行本地化研發:「針對歐洲消費者身高特點,我們調整坐姿和人機工程;對路況較差地區,我們增大輪徑和強化動力系統;我們還會根據各國審美偏好,專門設計產品外觀和顔色。」

 以印尼市場為例,當地外賣行業對電動車續航要求高達一百五十公里,遠超國內水平。「我們針對路況和續航進行深度研發,既保證複雜路況下的通行能力,也滿足外賣騎手的日常里程需求。」王家中說。

 淮海控股集團旗下電動車企業生產的「三蹦子」,憑藉出色的載重能力和路況適應性開拓新興市場,遠銷秘魯、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企業加速海外本地化佈局。行業龍頭雅迪已在全球打造十大產研基地,打通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全鏈路。二0二五年三月,錫山區首批六個電動車全球公共海外倉正式啟用,目前已有七家企業在九個國家設立十四個海外倉。

 王家中認為,未來二至三年將是公司海外發展的關鍵期,「當前重點是企業基礎能力建設,包括供應鏈本地化、產品適應性和消費者滿意度」。

 海關數據顯示,二0二四年中國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出口值首次突破四百億元人民幣。業內專家指出,隨著海外倉網絡完善和本地化生產加速,中國電動車企業正實現從單一貿易向全產業鏈、品牌化輸出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