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弦樂重奏《烈士日記》 風雲

 今次「九三」天安門大閱兵,帶出了四大主題,那就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那天的場面極是感人,有年過百歲的抗日英雄出席,令人肅然起敬,主席也親切地和他們握手問候、致敬、讚揚他們豐功偉績。

 中華民族有一個極為優良的傳統,那就是飲水思源,免不了前輩先烈的貢獻,所以今次「九三」紀念日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緬懷先烈,以此表達人民的心意,就以今次閱兵大典的音樂為例吧,一開始的暖情音樂,都是當年的革命歷史歌曲,《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松花江上》《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等等,都是緬懷先烈的歌曲!

 在二零一八年的時候,我國就正式確定了在國慶前夕的那一天,即是九月三十日,定為我國的烈士紀念日,這天有隆重的紀念儀式和各種活動,以此來表達向前輩烈士的敬意。因為新中國的成立,其過程是絕不簡單,能夠將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搬走,除了有正確的領導之外,無數英雄豪傑為此而拋頭顱、灑熱血,犧牲奉獻,其功勞絕不簡單也。

 早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全國人民皆動員起來,進行戰後建設,而為了振奮國人意志,共同努力,音樂工作者也在熱火朝天地創作,那個時代有一部弦樂四重奏作品,名叫《烈士日記》,是非常出色的,典範傑作是也。

 弦樂四重奏是室內樂,一般是較為平靜舒情的,但音樂家卻以此向烈士致敬,那是較為特別的,原來作曲正是著名的小提琴《梁祝協奏曲》作者何占豪、陳剛,梁祝成功出現之後,兩人繼續努力,創作了這部經典而獨特的四重奏作品,內容正是當年的革命先烈中的事跡,充滿悲壯而又感人,但內容卻絕不悲哀,充滿了反抗力量,不屈不撓,更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看到了民族復興的希望,作品完成後,馬上得到更大的回應,對中國的復興建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而在藝術表達性等各方面,更得到世界樂壇的支持,因為其首席小提琴,正是大名鼎鼎的梁祝演奏者俞麗拿,她和丁芷若,沈西蒂,林應榮組成的女子弦樂四重奏,出色地完成演奏了這部作品,得到國人的認可,憑此更加強了對革命烈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