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豐山莊「流星雨」  圖文/南青弋

 每年8月12日前後,東方夜空上演著一場精彩的「煙火秀」,那就是英仙座流星雨。第一次看到夜空中一連串流星的情景,是十二年前的事。那是父親在茶豐山莊去世後的第三個星期,深夜的八月,我在茶豐山莊寂靜空曠的大地上,仰望著東方深邃的夜空,思念著父親的音容。在思念中,忽然發現明亮的流星接連劃過,心中從悲轉喜,彷彿是父親希望我以快樂的方式懷念他,於是喜悅隨之而來。

 那夜的流星雨劃過夜空,兩端較細,顏色鮮明,壯觀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後來得知,那正是每年八月中著名的「英仙座流星雨」。

 流星究竟從何而來?何時以及如何才能看到它們的最大數量?帶著這些疑問,我對澳門科學館的天文節目「點亮星辰」產生了興趣,多年來一有時間就去參加。在天文講座中得知,「英仙座流星雨」因輻射點位於英仙座而得名,是北半球年度經典流星雨,每小時產生約100顆流星,被認為是最豐富的流星雨之一。在中北緯地區觀測流星最為理想,恰好茶豐山莊屬於中緯度地區。

 流星雨是如何形成的呢?當地球穿過彗星或小行星留下的碎片軌跡時,流星雨便會發生。每個流星雨都有其母體,英仙座流星雨的母體是大型周期彗星「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109P/Swift-Tuttle)。儘管英仙座流星雨每133年才接近地球一次,但每年依然能觀測到,因為地球每年都會穿過這顆彗星的軌跡。

 2025年,英仙座流星雨的高峰期是8月12日晚上至13日清晨。當晚正值農曆十九,為了減少月光影響,建議在高樓、樹木或山脈的陰影下觀察。觀測流星雨不需要望遠鏡,擁有寬廣視野的眼睛便足夠了。除了用眼睛觀察,最好的設備就是一張舒適的躺椅。

 據說,英仙座流星雨的高峰期恰逢聖勞倫斯的節日,聖勞倫斯是基督教的殉道者,他於公元258年8月10日被處決。在被活活烤在烤架上時,他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鎮定,甚至告訴劊子手翻過來,因為他的一側已經烤得夠多了。至今,在一些天主教傳統中,英仙座流星被稱為「聖勞倫斯的眼淚」。

 當人們目睹流星雨的那份興奮,無疑會感到神奇,或許能借助流星雨實現心中的願望。那十二年前八月的流星雨,彷彿是我在天堂的父親化作一尾流星,以絢爛的光芒消失在人世,留給兒女們無盡的思念與感慨。

 每年的流星雨不僅是一場自然奇觀,更啟迪我們珍愛生命,在星空下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