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中國四十年 普氏野馬總數突破九百匹

 【新華社烏魯木齊八月七日電】(記者 關俏俏)記者從正在烏魯木齊舉行的「普氏野馬回歸四十周年」活動上獲悉,中國普氏野馬種群數量已突破九百匹,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被國際公認為物種重引入的成功典範。

 擁有六千萬年漫長進化史的「活化石」──普氏野馬,是地球上現存的唯一野生馬種,原產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和蒙古國乾旱荒漠草原地帶。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瀕危大型野生動物,普氏野馬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

 一九八五年,中國啟動「野馬返鄉」計劃,從國外引回野馬並在新疆和甘肅建立繁育基地。新疆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依託獨特的地理與生態優勢,成為普氏野馬繁衍生息的核心家園。

 四十年來,新疆已總結出野馬圈養繁殖、半散放訓練、軟野放三步走方法。當地實施科學保護策略,建立專業監測體系、優化棲息地環境、持續推進野化放歸,普氏野馬種群數量穩步攀升。

 新疆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余明海介紹,作為亞洲最大的普氏野馬繁殖基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至今已累計繁殖普氏野馬八百餘匹,野放十八批次一百四十之匹,新疆現有普氏野馬達五百四十六匹。

 夏末時節,記者實地探訪位於準噶爾盆地的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在喬木希拜普氏野馬監測站附近的白房子水源地,數匹普氏野馬與鵝喉羚、蒙古野驢共享一汪清涼。

 「根據我們的長期觀測,保護區裡的野馬已經適應了野外生活,它們與其他野生動物和諧共處,野性逐漸恢復。」監測站站長阿達比亞特說。

 近年來,新疆加快推進普氏野馬種群擴散和擴大放歸試驗,先後向蒙古國以及甘肅、寧夏、內蒙古多省區輸送普氏野馬四十一匹,跨區域合力推進普氏野馬保護,為普氏野馬提供更廣闊的棲息地,讓其種群得到更有效的恢復。

 從瀕臨滅絕到種群復壯,普氏野馬的保護成果,是中國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的生動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