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八月六日電】(記者閆姣)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六日召開新聞發佈會披露,該省實施「隴派中醫藥古籍文獻搶救工程」,已整理出版經典古籍三十餘部,建立中醫藥古籍數據庫三個,修復完成館藏古籍九百八十冊;武威漢簡「治百病方」經改良已應用於基層醫療,敦煌醫學壁畫養生導引術被編創成健身操。
甘肅是華夏文明和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孕育了人文始祖伏羲、醫祖岐伯、針灸鼻祖皇甫謐等名醫名家,留下了《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以及武威漢簡、敦煌醫學等彌足珍貴的中醫藥文化遺存。
「為實現中醫藥文化從『遺產』到『活態』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我們系統整理特色中醫學術流派,建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成立隴藥產業創新研究院、中醫藥產業創新聯合體。」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伯榮現場介紹說,通過大力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建設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創新開設「中醫夜市」,讓民眾真切感受中醫藥魅力。
近年來,甘肅中醫藥「朋友圈」不斷擴大:與白俄羅斯衛生部簽署《中醫藥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敦煌醫學科」在泰國揭牌,匈牙利等十二個國家的十六個岐黃中醫學院(中心)穩定運營,黃芪、當歸、黨參等中藥材出口十五個國家和地區。
劉伯榮說,近年來,甘肅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以及港澳中醫藥領域的合作交流,在第二屆巴西中醫藥國際大會、二0二五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二0二四首屆紫荊中醫藥國際峰會上推介交流,已接收泰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進修、留學人員四百餘人。
發佈會數據顯示,二0二四年甘肅省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九百七十二億元(人民幣,下同);二0二五年上半年中醫藥全產業鏈規模達三百九十三點二二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八點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