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填土及堤堰建造廿二份標書獲接納最高造價近億元 建築廢料堆填區相關工程開標

 【專訪】公共建設局為建築廢料堆填區填(軟基)土及堤堰建造工程(西南區)舉行公開開標,共收到廿三

 份標書,當中一份不被接納。當局預計工程第四季動工,會嚴格督促承建商落實環評報告所要求的緩解措施,並定期向環保局提交報告。

 為更好地善用土地資源,特區政府計劃在路氹建築廢料堆填區南堤堰與路環發電廠之間的區域建造堤堰,以創造空間處理陸上工程項目開挖產生的軟土層地基土。項目填土面積約二萬平方米,可容納軟基土約十萬六千立方米,工程主要包括建造圍堰、鋼便橋及臨時排水系統等。

 據了解,有關招標不設底價,工期最長二百七十個工作天。開標程序昨日上午九時半進行,共收到廿三份標書,廿二份被接納,一份不被接納。工程造價介乎七千一百多萬至九千九百多萬澳門元,施工總工期為二百四十三至二百六十二工作天。

 公建局土木工程師黎兆泉表示,局方已就工程進行環境評估,並就相關報告向環保局諮詢了環境保護範疇的技術意見。要求承建單位根據報告列出針對周邊空氣、噪音、廢棄物及海洋環境的緩解措施,並制定了定時監測計劃及定期提交報告。

 當局強調,將嚴格督促承建商落實環評報告所要求的緩解措施,並定期向環保局提交報告。至於工程中本地人佔比,則指出該項目評比標準中,本地管理人員的比例約佔百分之二,施工人員因涉及行業特殊性未有要求本地人員比例,但未來,將按照政府指引逐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