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小憩)動力  邱文

世界不安寧,戰火滔天;澳門不安寧,經濟復甦不均衡,就業狀況不理想,人們消費外流,商戶湧現結業潮,社會因而出現悲觀情緒……

從這些不經意的思潮植入人們腦海展現的「壓力」,可以看到,箇中似乎有它們的立場和立足點;只是,每當細思,戰火連天的國外環境,何以我們國家能太平安寧,何以小小一個澳門不會遭到恐襲和烽煙?當我們慨嘆經濟不景氣,那麼,國外那些活得比我們更差的人群,是如何羨慕澳門以低稅制而提供大家確保生活基準?

如果說生活、經營湧現壓力,那麼,也可以視為在澳門這個小城充滿動力,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加上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澳門人當家作主「澳人治澳」,二十五年鑄就的基礎,每當社會有訴求,政府總有反應,能否滿足普遍需索是另當別論,卻總有紓解民困手段,共渡時艱。對於這種共建家園的情懷,何嘗不是化壓力為動力?

當大家回想過去,任何發展階段,何嘗是毫無壓力而能讓人們普遍滿足?過去「畢業即失業」的困擬,不比今天輕描淡寫,尤以昔日澳門「行頭窄」、行業產業升學發展出路,豈如今天,以至政府近乎出手出力擴大就業出路和配對!那麼,每個時期必然有壓力,又怎樣更好化為動力,才是共同推進社會、個人發展應有思維。

抱怨、消極,非化解困難之途;我們先輩總是以堅毅意志教誨後輩自強不息,能屈能伸,能百煉鋼,也可變繞指柔,順應時勢,實幹興邦。只有承傳這般毅力,不怨天,不尤人,從自己做起,查找問題癥結而設法破解,才能突破當下困擾障礙,邁向新天地,又迎上新困難新壓力,催生新動力推動前行。

了解國家民族的發展,流理箇中「密碼」,在壓力面前堅毅化作動力,才是中華民族延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