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香港基層冀最優先處理房屋問題 特府翻新公屋提升居民幸福感

 【香港中通社七月十三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九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現正進行公眾諮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十三日公佈調查指,最多基層受訪者希望政府優先處理土地及房屋問題。

 協會早前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三百四十七名基層人士,受訪者月入中位數為一點二萬港元。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希望政府優先處理土地及房屋問題,其次是醫療服務、弱勢社群照顧和社會福利服務等。

 倡將貧窮人口減至一百萬

 協會指,當就業出現問題,本已收入微薄的基層收入進一步下降,只會產生更多家庭及社會問題,建議政府訂立政策成效目標,包括將貧窮人口減至一百萬、五年內改革最低工資調整機制及調升最低工資水平等。

 李家超早前會見香港島各界聯合會、九龍社團聯會及新界社團聯會三大基層社團代表。社團代表就如何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向特區政府提出多項建議。據悉,李家超和團隊將出席超過四十場諮詢會及兩場地區諮詢會,廣納市民及社會各界意見。

 【香港中通社七月十三日電】香港特區政府近年致力優化公共屋邨環境,房屋局將幸福設計指引應用於現有屋邨改善工程,提升居民幸福感。據特區政府新聞網十三日報道,位於香港觀塘區的坪石邨,公用設施剛完成翻新。

 坪石邨的一處康體空間不但換上鮮豔新裝,更增設一條一百米緩跑徑和各款座椅,又加添大量綠化元素。煥然一新的屋邨一隅,締造出更舒適、可讓更多居民享用的公共空間。

 房屋署助理署長康榮傑指,以往的設施功能較單一,顏色也較單調。翻新工程完成後,就讀幼稚園的小童更喜歡在這裏玩耍,以及進行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你會看到小朋友在這裏,每一天都面帶笑容。」

 香港去年推出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新建及翻新公屋的參考和設計依據,指引一共八冊,涵蓋八大幸福概念,包括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跨代共融、家社互聯、增值上流等。

 康榮傑表示,政府每年會選擇約十條公共屋邨進行外牆粉飾工程或小型維修工程,另選五條公共屋邨進行主題式改善工程,冀做到「小工程、大改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