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解鎖「智慧糧方」

 【中新社瀋陽七月十三日電】(記者韓宏)十三日,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正在瀋陽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從機器人平倉系統到糧食智能化無人檢測系統,從無人機到移動應急加工車,展館內各類「硬核」科技裝備引人注目。

 中儲糧展區正在播放的平倉作業實景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平倉機器人在糧堆上有序作業,它們自主避障、精準定位,將糧倉內高低不平的糧堆修整得平平整整。

 中儲糧北京昌平庫倉儲科相關負責人說,過去平倉靠人工,現在有了芯禾機器人自動平倉系統,效率提升十倍,且更安全。該系統無需人工干預,一小時即可完成過去三天到五天的平倉作業。

 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展區,一台真菌毒素全自動檢測儀快速運轉,集前處理和檢測於一體,每小時可檢測二十個樣本的三種毒素。糧食智能化無人檢測系統更是吸睛,覆蓋小麥、稻谷、大豆、玉米四大糧種,十三項質量指標、6類毒素、4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的批量檢測,全流程不超過三十分鐘。

 「這一裝備可有效發揮儲備糧應急救災『蓄水池』的作用。」國貿東孚市場部副部長趙文芃指著身旁的車載移動式糧食(小麥)應急加工裝備介紹道,該裝備單套機組可滿足每天三萬人的主食需求,適用於應急狀態下將儲備原糧快速加工成米麵。

 鐵嶺縣蔡牛鎮張莊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也感受到了田間地頭的科技力量,「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靠科技。有了新品種新技術,一畝地產量最高能超二千斤,這『噸糧田』是實打實的,收入也多了」。

 據介紹,本屆大會突出科技創新,搭建涉糧院校、糧食企業、糧機企業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的載體,引導更多資源投向糧食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