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海岸線)痴人之愛  何志峰

我們熟悉的對戀愛的描述,通俗是電視上瓊瑤式的,愛得死去活來,痛得撕心裂肺。相愛雖能愛,其來源於羅蜜歐與茱麗葉;體現於三十年前瓊瑤的《梅花烙》,就是皓禎(馬景濤)與白吟霜(陳德容)。

這種結構是男女雙方都深愛對方,最後受其他條件而不能終成眷屬︰或是彼此是家族世仇,或是雙方身分是雲泥之別。最終迫於無奈地分開,這種永存的不能割捨,就是「癡」。

這個「癡」就是谷崎潤一郎的觸發點。男女相愛的「癡」,被他改成將「癡」長在男主角讓治身上,由他培養小他十三歲的養女Naomi,希望成為他的理想情人。這種「癡」在讓治一點一點的單向付出,Naomi 的配合,成為類似雙向的相愛,「癡」看似最後共同成立,一般以這樣就完結了。誰知 Naomi 卻在外面到處留情,不斷與其他人發生關係。讓治的預期或者自己預設的期望路徑,可以說被親手養的美艷的花朵的棘,刺到,毒死了。

這種設計,谷崎真的夠狠。我看完沒有覺得「讓治很慘」的感覺,反而會感覺是,將讓治這種「癡」的開始、生成、毀滅被放到密封的透明容器內被我檢視,有一種冷冷的旁觀感。能營造這種旁觀感是作品的功力。

是故,二零二四和 二零二五年各有一套《痴人之愛》面世,二零二四年版本變成 Naomi 女教師,和阿讓男學生,反串了,蠻好看的。二零二五年的是經典角色設計。我並不喜歡二零二五年版本,覺得拍得節奏不太對。各位不妨與小說對照着看,應該別有一種況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