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文章)人類自強時代是否就此落幕?濠江中學附屬小學 六年級 麥靜語
當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大潮流,人們熱衷於借助人工智能解決生活難題,卻很少思考人工智能誕生的意義是甚麼?
某天與同學聊天時談到人工智能的強大,同學們紛紛說道:有了人工智能,甚麼都不用愁了!我卻不這樣認為。舉個例子,現在大家在寫文章時都用上了人工智能批量產出文字,但人工智能輸出的文字如齒輪運作一樣只有精密運作,冰冷的,而人類筆下的文字卻能讓我們感到溫暖,能夠讓人產生共鳴,是有生命的。若人們只是一味地去複製,而忘了傳承上千年的文字力量,這不得不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將在洪流中消失。
同學又提出了人工智能的隱憂:現在人工智能這麼強勢,文科是不是終將式微?我當即反駁:「如今科技發達,但並不是文科的式微,一堆冰冷的數字雖可以創造新時代,但是傳承不了上千年文字靈韻。以一棵大樹作例子,理科是催生新芽的養分,文科是它的根部,支撐著大樹的,使其枝葉茂盛。
還有,人工智能存在的意義是甚麼,是取代低層社會人民的生計?那些低層人士的生計該如何維繫?找不到工作頹廢一生?我認為人工智能取代的應該是那些高危職業的死亡率。
現今人工智慧的洪流沖刷著我們的思想,但是不應該用在所謂的「取代人類」。我們應該善用人工智能,從而做到造福社會的雙贏局面。人工智能的出現和發展是為了解決人類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解決人類。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則刀刃刺向問題,濫用則刺向自己。◇(謎語謎底: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