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佛光寺發現唐代「沒故和尚」經幢
【中新社山西忻州7月5日電】(記者胡健)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李小龍5日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介紹於千年古剎佛光寺塔坪發現的唐代「沒故和尚」經幢。
當日,「紀念佛光寺唐代建築發現88周年暨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忻州佛光寺舉行。李小龍表示,2022年7月6日,《佛光寺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施工方在對塔坪步道進行拓寬作業時,於「杲公和尚塔」東南約35米處的耕地中,發現一經幢構件,即「沒故和尚」經幢幢身。
該經幢題額寫著:「奉為沒故和尚造佛頂陀羅尼經幢。」經幢為青石質,幢身殘高126厘米,幢身八面,頂部正中有用於拼接使用的圓形榫接突起,底徑約16厘米、高約10厘米。
根據經幢上的內容記載,該經幢最早的年代為唐代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比佛光寺東大殿房梁上記載的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還要早15年。
在研討會上,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與山西省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宣佈成立山西文物氣象研究中心,在佛光寺設工作站。
該中心將開展氣候變化對文物的影響研究、文物保護單位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等工作,破解文物氣象防災技術瓶頸,構建山西特色預警體系,打造文物氣象保護示範樣板。
1937年7月5日,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紀玉堂一行在山西五台確認佛光寺東大殿為唐代建築,推翻日本學者「中國境內無千歲木料建造物」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