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4日電】(記者王少喆)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越南對美出口商品關稅將下調至20%,通過越南轉運到美國的商品則將被徵收40%關稅;作為交換,越南市場對美國全面開放。其中,對「轉運商品」徵收40%關稅的規定,引起廣泛注意,被認為明顯「劍指」中國。3日,中國商務部對這一協議表示了強烈反對。
美越達成關稅協議的消息,當日由美方率先公佈。之後越通社報道,越共總書記蘇林與特朗普通話,特朗普強調,美國將繼續與越南合作,解決影響雙邊貿易的問題。蘇林則要求美方承認越南市場經濟地位,並取銷對部份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
資深財經、國際評論員魯寧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美越達成的關稅協定顯然並不平等。美國此前對越南多數商品征收3%的關稅,協定將稅率提高到20%,意味著越南下半年至少額外新增出口成本100億美元。而美國對經由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開徵40%關稅,不僅針對越南,也是殺雞儆猴,迫使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等國與中國「脫鈎」。40%關稅開徵,對借道越南出口的中企打擊較大,一方面進一步減少中方對美出口,另一方面可能促使更多中小企業到越南設廠,減少中國中低端產業的就業崗位和地方稅收。不過,美國想對經過越南轉運美國的商品進行精確甄別並非易事,成本高昂,因此理論測算和實際結果是有區別的。
在全球七十多個獲得「對等關稅」暫緩的國家中,越南是最早派副總理到美國協商的國家之一,越南也是英國之後第二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越南為何如此積極對美妥協?
魯寧認為,這體現出越南經濟與政局利益攸關。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1400億美元,佔全部對外出口的約40%,佔到越南年度GDP4700億美元的約29%,越南經濟高達60%的對外依存度,決定了其難以承受美國的強力打壓。越南人口密度極高,就業壓力很大,外貿若出現停滯或倒退,,很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衝擊立足未穩的新一屆越南領導層。不過,雖然從今年2月起,越南在美國壓力下,開始對做中國「轉口生意」的企業進行監管抽查,但到6月底,平均每天仍有超過4.3億美元的貨物進入越南,高於去年同期。越南並不會犧牲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和中方的政治支持向美國「投誠」,美越協議在總體上看,暫時平衡了中美兩國和越南的關係。
特朗普為「對等關稅」設定的7月9日「大限」即將來臨,近期美國可能與東盟、印度、日韓和歐洲的多個國家達成關稅協定。美越協定中的第三國條款,會「複製」到其他協定中嗎?
魯寧表示,美越協議關於第三國的條款,很可能會在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協定中得到體現,不過,各國的表現會有不同,中國也有一對一精準反制的手段與預案。如東盟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中國為最大貿易夥伴,並與中國在5G、綠色能源等前沿領域展開較密切的合作,它們若與美國簽署協議,「轉運關稅」估計會單列一條,但不大可能超過40%。印度、日韓、歐盟等國,則可能更積極地配合美國,甚至借美國的壓力,對中國商品進口進行某些限制。
據彭博社7月2日報道,美國正在和歐亞的主要貿易夥伴協商,推動簽訂包含限制中國內容的貿易協定,或確保對方與美國一同對抗中國,最終將中國企業從全球供應鏈中孤立出來。中方外交部、商務部等部委已經對此多次發出警告,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否則中方將堅決反制。魯寧認為,根據中方近年來的應對風格,中國肯定有準備、有預案應對類似做法,不會被動捱打,不必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