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融合作用 喬捷
因着澳門樂團在美高梅劇院舉行迪士尼《冰雪奇緣》電影交響音樂會,早前我重溫了這齣合家歡動畫作品。感觸最深的倒不是劇情和音樂,而是進劇場的體驗和演出的形式。
買票時,有問過二兒子要不要一起去聽,他以樂團首席的口氣拒絕,說要聽古典當然是某某樂師與某某樂團的演出,說了一堆我都記不住的演出名,這些到要幫他付錢時我自會從票據上首次看到、知道那些大師的名字。一個領域的名人,離開了那個領域,最終也不過是個普通名字,但只要走進他們領域,感受過其魅力,通常也會由衷地認同別人視之為偶像的原因。只是,要走進那個領域,往往都要靠些緣分,特別是像古典和傳統藝術,他們行業內仍有很多人,對高雅和通俗存有壁壘分明的態度。這種門戶深鎖的感覺,確實曾讓很多觀眾和消費者卻步。
近年澳門樂團、澳門中樂團的樂季設計,不難發現除了高端演出,亦配套推出不少大眾化,以通俗和流行樂包裝的表演項目。像《冰雪奇緣》,也許小朋友都只在關心電影故事,可同時節目也讓他們親近了演奏家和獻唱家。只要適當引導,現場演出者那種對精益求精的追求,那些優美的旋律和歌聲,都能在聽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與記憶,潛移默化之下,就會讓更多人想要親近古典和傳統藝術了。
古典音樂的學習的好處很多,就和欣賞經典電影一樣,可以提高個人審美,創作上也可以從舊作品中取材和參考,激發新的創造力。作為爵士樂和電子樂迷,自會發現很多樂曲,都有從古典音樂中採樣和轉化的習慣。而這些流行樂中的跨界融合,其實如同古典樂團的大眾化節目,為的也就打動其他樂迷「吸客」呢。◇